耶律楚材的獎勵播放完畢,王安石的獎勵即將開始。
“王安石的獎勵終于要開始了。”
“我一直在等待的就是【諸天視頻】給予王安石的獎勵。”
“王安石新法擁有太多的缺陷,對這個國家的百姓傷害實在是太深了。”
“不過其中有一部分還是非常不錯的。”
“我與介甫兄也算是朋友,還是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獎勵。”
司馬光看完耶律楚材的獎勵視頻,想到了自己曾經和王安石的那些時光,不由得嘆息了一聲。
“希望【諸天視頻】給予的獎勵能夠解決介甫兄新法中的問題。”
王安石和司馬光本來是朋友,彼此之間甚為緊密。
神宗上位,迅速的提拔王安石進行變法。
王安石為了更好地推動改革,準備實行新法。
這一舉動遭受了司馬光的抵制。
司馬光曾三次寫信王安石,例舉出了變法中一系列的缺點,希望王安石廢止興新,修復舊法。
而王安石則通過回信,將司馬光的所列見解一一辯駁。
他十分希望司馬光思路更開闊、見解更深刻一些。
在這么多年之中,雖然見解截然不同,但一直惺惺相惜,堪稱君子之交。
王安石自幼聰明,既有才華,又能實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從小就愛學習,過目不忘,跟隨父親游走各地,深刻體會基層實際生活,也奠定了新法的基礎。
但是,這也造就了王安石嫉惡如仇、固執己見、恃才傲物等品性。
王安石歷經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
一開始在地方任職,頗有政績,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評。
在變法之前甚至被別人稱為【當世圣人】。
而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
宋仁宗寶元初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甲科,可謂功名早成。
然而,他卻不以此自滿自傲,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志向。
【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
這一席話反映出青年司馬光不圖虛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成圣稱賢。
此后,他也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這也讓司馬光與王安石所站在的立場是截然不同的。
司馬光比王安石大2歲,同樣都是21歲左右中進士,同樣的滿腹經綸、治政有方。
在王安石成為宰相前,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關系是非常要好的。
兩人常與歐陽修、包拯等人一起談天論地,指點江山。
而在變法之后,兩人雖然是政敵,互相打壓,但是,從兩人的私德來講,卻是光明正大的。
關于變法之爭,他們沒有個人的恩恩怨怨和私利,而有為國為民的耿耿忠心和君子之爭。
司馬光說:【光與介甫,趣向雖殊,大歸則同】。
王安石也說:【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在王安石變法失敗后,曾有人勸司馬光彈劾王安石。
面對此情此景,司馬光卻一口回絕了他們,說道:王安石沒有任何私利,為什么要這樣做?
君子和而不同,這樣才能形容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關系。
想到這里,司馬光對于王安石的獎勵更加期待了起來。
........
就在這時,畫面之中已經轉換到了王安石的面前。
畫面之中,王安石與夫人相對而坐,微微昂首,等待著自己的獎勵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