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遠方超市大規模擴張,實際上各地的遠方超市現在都虛有其表,核心競爭力根本沒建立起來。
一旦出現變故,朝夕崩坍也不足為奇。
這次蘇果為什么敢對遠方出手,就是看出了這點,要不然換成百聯或者大潤發這些企業,蘇果絕對不敢孤注一擲非要在蘇南拼個你死我活。
李東聞言也不否認,沉默半晌才道:“只爭朝夕。”
短短四個字,李東的態度完全表明。
遠方的危機他知道,遠方的劣勢他明白,不過他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速度。
要是按照杜安民說的,沉淀個三五年,那時候還有遠方的機會嗎?
趁著國內外零售巨頭還沒瓜分整個市場,這時候李東把框架展開,只要度過危機,那就是一片坦途。
當然,這樣一來,危險自然也增加了數倍。
不過李東也顧不得許多了,瞻頭顧尾的,他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喝湯。
別說爭奪世界零售霸主地位,就是國內這邊,華潤、百聯這些企業他也追不上。
聽到李東這么說,杜安民不由皺了皺眉頭。
李東見狀沉聲道:“國內零售企業都是這心思,扎實根基再圖發展,這樣一來穩倒是穩了,可也錯過了很多機會!
要不是他們瞻前顧后,現在國內就沒有沃爾瑪、家樂福他們的生存余地!
沃爾瑪他們比我們膽子大,腳步大,用幾年的時間走過了國內連鎖超市幾十年走過的路。
華潤、百聯成立多久了?
幾十年時間,如今卻是接連失地,在一二線城市的血拼上,更是畏首畏尾,最終被國外資本瓜分了一半的市場!
我想不明白,他們在怕什么?
有國家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天時地利人和都占據了,為什么還會節節敗退?
想來想去,就一個字,怕!
怕失敗,怕上面怪罪,怕失去目前的市場,反正就是怕。
這些國企,資源渠道比我們強多了,可他們沒這個膽子去拼,反正他們是鐵飯碗,企業倒了,大不了換一家企業繼續干。
可企業不能在他們手上倒了,要不然就得問責,就要失去這個鐵飯碗。
國企的通病,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依舊沒轉變過來。
而且普遍心理都是欺軟怕硬,沃爾瑪、家樂福他們太強了,我們斗不過他們。
既然斗不過他們,那總得找個目標才行,和誰斗?
和遠方斗,和新一佳斗,和各大本土民營企業斗,打贏了就是功勞,打不贏,有了國家支持還怕打不贏這些資本不夠雄厚的民營企業?
就算打不贏,沒事,民營也可以收編,轉變成國營就是了。
到了最后,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了,收編的民營企業老老實實地按照上面的路線走,繼續和那些民營企業斗。
這就是國內這么多年的死循環,一直都沒變過。
為什么互聯網企業能遍地開花?
因為國營的不行,沒技術,沒實力,沒占據先機,從根本上就沒了競爭力。
所以沒了國營的壓制,他們才能走的更高,思想放的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