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位于大夏西南。
由于此地多高山峻嶺,因而,自古以來,都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
即便如此。
徐昌連同隨行的賑災部隊,帶著大量的輜重,也只用短短七天,便趕到了這里。
等到了地方,蜀中太守袁周文在第一時間迎了上來,笑道:“徐大人,還有各位軍官,你們舟車勞頓至此,幸苦了。我已在府中擺下宴席,為大家接風洗塵。”
“不必了。”
聞言,徐昌沒有高興,反而是皺眉嚴肅道:“我是奉圣上之令,來此賑災的。眼下,我們還是先辦正事要緊。袁大人,你現在便帶我去災民現場,去看一看。”
“這……好的,徐大人請隨我來。”
就這樣。
在袁周文的帶領下,徐昌等人來到了一處施粥地點。
放眼望去,有無數衣衫襤褸的災民們,手里拿著一個個的破碗,排隊領著米粥。
只遠遠看著,徐昌看到那大桶里的粥水,并不是一片清澈,反倒是有不少泛黃發黑的東西,混入其中。
見狀,徐昌問道:“那是……泥沙?”
“是的。”
袁周文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正當袁周文想要對此解釋一二。
徐昌點了點頭,贊許道:“嗯,做的不錯。”
身為平民出身的徐昌,從來不曾眼高于頂,更是能清楚的了解——人性!
他知道,哪怕這些糧食,是用來救命的,也會有居心不良者把主意打在這頭上。
嚴防死守,難度太大,成本太高。
故而不得已,只能用這種辦法。
因為,真正快要餓死的人,是不會在意這些的。
就在徐昌、袁周文,二人對話之際。
忽然,排成長龍的饑民們,好像因有人插隊,從而引發的爭搶打斗,雖因官兵制止,很快就平息了。
可在這小小的動蕩中,一位婦人被推搡了一把,導致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手中的碗,摔了個粉碎,粥也灑了一地。
“我的粥,我的粥啊……”
一時間,婦人在地上哀嚎,哭得那叫一個凄涼!
就在這個時候。
在婦人的面前,徐昌蹲伏了下去。
用右手抓了一把,混合泥土、殘渣的粥,送進了自己的嘴巴里,然后,閉上眼,艱難一咽!
接著,徐昌開口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嗯,這是一首詩,詩名——《憫農》。
此前,徐昌與王耀見面時,曾聽對方吟誦過。
今時今日,徐昌會“拾人牙慧”,完完全全是有感而發。
之后,徐昌將婦人扶起,并對派粥的士兵道:“去,拿個碗來,再給她盛一碗粥。”
“是。”
做完這些,徐昌看向眾多災民道:“各位,我是圣上派來,負責此次賑災的官員。首先,我要向你們致歉,是我們來遲了。”
說到這,徐昌朝著災民們鞠了一躬。
隨后,徐昌解釋道:“但,我要告訴諸位,圣上是愛民如子、體恤百姓的好皇帝。之所以,我們會來得這么遲,是有小人從中作梗,故意隱瞞災情不報。當然,圣上明察,小人已被誅殺。不過,饒是如此,我知你們心中仍有怨氣。
這樣,今日你們若有任何不滿,大可發泄在我的身上。”
幾個意思?
求揍?
見此情形,在徐昌身后,袁周文有些發懵,想要說些做些什么,卻被對方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