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主考官,每一屆都是會換的。
加之,會試主考官,只有當朝大官可以擔任。
可以想見,假以時日,朝堂之上,一定會派系黨羽林立,可終究還是他們士族,掌握著絕對的生殺大權!
更遑論,有真才實學的寒門,比起一些尸位素餐的廢物,的確是于國家、于大夏更為有利。
綜上。
把這些想清楚了。
滿朝文武,還有什么好不答應的?
然而,他們不知的是,王耀私底下還藏了一手!
既無人反對。
在王耀的推動下,大夏的第一屆科舉考試,自然而然的便很快就舉行了。
等到九州和洛陽的鄉試結束,一眾地方學子和“京城”學子,齊聚帝都,再進行完一輪會試后。
王耀這才告訴大家,還有……第三場殿試!
將由他親自出題、監考,最終考上的學子,稱之為進士,前三名則分別叫做狀元、榜眼和探花。
更加關鍵的是。
由于這些人,是王耀親自選的。
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做——天子門生!
有了這層關系,他們是鄉試、會試主考官的人不錯,可更是王耀他這個大夏皇帝的人!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
文武百官感覺自己被王耀擺了一道,卻又無可奈何。
到頭來,只能自我安慰,這個結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言歸正傳。
作為第一次。
殿試上,王耀所出的題目是什么呢?
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實事求是,王耀只問了一個現實問題,即、大夏該如何處理北方狼族!
殿試這一天。
在宣室正殿內。
一眾經歷過兩次考試,千里挑一、乃至是萬里挑一才被選中的學子們,看到試卷上這一個題目,大部分人都懵了,一時間無從下筆。
過了半晌,這才開始書寫自己的答案。
可絕大多數的,無外乎從主戰、主防御,兩個角度切入的,且通篇下來,寫得都是一些大道理,并無實際的舉措方法,故而,整個看下來,顯得極為空洞。
有一說一。
待殿試完畢。
王耀在批改這些試卷時,是一臉的頭疼、郁悶,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
也是在這一刻。
王耀才發覺,身為老師的不容易與心酸。
好在,并不是所有學子,都是這么的廢柴。
在一眾試卷中,還是有兩張,讓王耀眼前一亮,帶給了他不小的驚喜。
最終,王耀將這他們倆,一個定為狀元,另一個定為榜眼。
至于探花……矮子里面拔高個,王耀隨便選了一張文字雋永、辭藻華麗的。
待成績公布后。
王耀正式接見了這頭兩名。
他們二人,一個叫做寇正,另一個叫崔旺。
“知道,朕今天為何要召見你們嗎?”
聞言,身為榜眼的崔旺回答道:“臣猜測,是最后的殿試,臣的答案讓陛下很滿意,能切實的解決問題,這才得到了召見。”
說完。
崔旺瞥了寇正一眼,仿佛有些挑釁。
正常。
說起來,寇正的出身是小農之子、尋常老百姓一個,而崔旺是當世“五姓”之一的嫡出子弟,絕對的大士族,從小便受人追捧。
不曾想,在殿試中,王耀的評判,是寇正贏了他崔旺,從小心高氣傲的他,自然有些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