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冬冬還是蠻看好老宅的,它所處的地理位置能躲避大部分的天災,雖然交通不便,但董冬冬有空間,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交通不便帶來的問題。
既然決定了定居老宅,那萬不會再像之前那么湊合了。待業在家就這點兒好,董家三口有充足的時間翻修老宅。
既然要翻修,首先要解決的,還是交通。
他們需要買的東西不少,雖然現在物流發達,但他們村的快遞站在村口,好多東西不能送貨上門,到頭來還得自己去取,就那快退休的小電驢,稍微重點兒的東西它都撂挑子不干,比如某冬冬。所以還是得買三輪車。
這事兒正中董爸下懷。他早就想換車了,買不起四輪,三輪還買不起嗎?
車這事兒董冬冬看不明白,還得董爸出馬。挑挑揀揀一大通,最后買了個中型三輪,小一萬就這么出去了。
董媽心疼錢,但董爸其實已經克制了,總歸難得添一大件兒,就由著董爸去。
三輪車開回來的那天,車上還堆滿了東西,有董媽要的柴米油鹽和各類生活用品;有董爸要的翻修房屋的材料和工具;最后還有董冬冬趁火打劫補充的各類生活物資。
三人分工明確,董爸翻新老宅,檢修電路、牽網線、家具安裝,臟活累活可不得交給壯年勞動力嘛。董媽和董冬冬則是做些細活,洗洗涮涮,歸置買回來的各種生活用品。
忙前忙后小半月,可算是有了新家的樣子。
整個青磚圍墻都被董爸又加高了一截,還在圍墻上方用碎玻璃糊了一圈,防盜;木門換成了大鐵門,刷了紅漆,看上去更加威武雄壯。大門在院子右側,正對著廚房,因院子左邊比右邊多一間房的緣故,右邊大門和廚房之間有一間房的空地,停他們家兩輛車車正合適;董爸又在倉庫和大門之見也建了棚子,留給董媽養家禽。
棚子連著倉庫,倉庫里如今堆得滿滿當當的,糧食占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各種工具和生活用品。
倉庫連接董爸董媽的臥室,山下家里刨出來的床、書桌和衣柜,如今早就清洗消殺干凈,放置在各自臥室。衣服不怕泡,也都留了下來,只是貼身的衣物全都換了新的。
客廳里,依舊是大水中刨出來的沙發、桌椅,幸免于難的電視和倒掛式空調。要不說董爸厲害呢?他預判了澇災的預判啊!大水漫上來之前,董爸當機立斷拉著董媽把電器都往高處放之后才撤離。也是運氣好,淤泥漫進山下家里時,并沒有漫到電器放置的位置。
所以現如今,老宅不僅客廳有電視,廚房還放著好大一冰箱,臥室、客廳還有空調在高高掛起。
當晚,董媽做了超級豐盛的一頓晚飯。五菜一湯,葷素搭配,慶祝他們的“新宅”翻修完畢。
“老公,房頂你想好干什么了嗎?”飯桌上,董媽壓不住好奇的問。
董爸之前把圍墻圍高,說是房頂有用,安全起見圍個護欄,索性把一圈都給圍高了。如今上面除了裝了兩個大蓄水池,方便吃水外,沒啥了。但還有一半空著,多少有點浪費。
董爸“啊?”了一聲,“就是為了方便吃水啊?”十幾年前在老宅住,吃水真的不方便。這次,他特意在廚房邊砌了樓梯,在二樓安了蓄水池,還在地下安了水泵,方便打水,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