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讀研時候還挺擔心自己成績墊底來著,因為感覺每個人都好優秀。再后來發覺自己成績在班級前三,我還挺驚訝,因為我是學委,就是評優的時候大家都需要用到成績,所以教務老師那里給了班里的成績情況,我們績點其實很接近,就幾乎是零點零幾的差異,所以大家其實都挺優秀的。
我的同門學術功底很強,本身也是武大本科直升,人美心善。她喜歡藍色,特別有氣場,我們每次見她拎著公文包,都覺得她就好像大學老師,以及她有時候拎著包走在學院還會被低年級學弟學妹們誤認為是老師。
研一下學期,認識了一位寶藏學姐,她從浙大短暫返回武大訪學,正在申請巴黎高校深造,也是法國史方向的姐姐。好吧,現場給她起個昵稱小葉姐姐好啦。因為平時我們學生之間大都互稱名字后倆字,本科跟研究生大家好像都是這樣。
第一次見她,是在導師給研究生開的法國史討論課上,笑起來好好看。
再然后有次泡館,從圖書館出來碰見小姐姐走向圖書館,完了我跟她打招呼,她才反應過來,然后就這樣我們真正相識了。小葉姐姐特別溫柔善良而且樂于助人,性格超級好特別體貼人。
后來,小葉姐姐跟我說,熊老師的學生都是越長越像導師。
熊門很歡樂,導師集美麗、智慧、優雅、認真、可愛與嚴厲于一身。
導師平日里寬和,對待學術非常嚴謹,對待學生跟教學都非常負責任。
老師每次都自掏腰包請我們聚餐,布置學術會場時還會給我們些許場務費,人超級好。
武大好多講座,媽呀聽不完都,除了珞珈山學術那些,各個學院也還經常組織學術交流。中國史那邊講座更多,我還跟著中國史班的同學一起蹭過好幾個講座。然后世界史這邊,嗯嗯嗯印象最深的就是復旦與武大世界史學術聯誼會,當時學院邀請了好多位復旦世界史學的老師們來講課,其中有位宗教史老師,我在華師的直系同門師妹保到了他那邊讀書。
師妹大四保研后,我在武漢,她還曾經來找過我,我們一起吃飯,她執意請我,我執意請她,最終她還是沒有扭過我。
還有我本科直系同門師兄,我研一的時候他研二之前申的是香港那邊大學的兩年制研究生,他實習完之后在趕招聘,還曾來過武漢參加深圳舉辦的教師招聘會,我們也一起吃飯,師兄也執意請我,我執意請他,最后他還是沒有扭過我。
哈哈哈......算是盡地主之誼吧,雖然我并不是武漢人,但是畢竟我在武漢上學嘛。
那個時候,隨身會帶錢包的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少,我還帶著錢包可是里面通常沒有多少零錢了。后來我發覺流浪漢還是挺多,難免遇到,于是索性就把一些一兩元的硬幣紙幣放在書包側兜里,這樣方便給。
武大漢林東路那個小出口,時不時會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出來擺攤,每次我看到她都想買點啥幫助她,可是好像沒有什么東西是我需要的。然后我想,也許老奶奶就是附近住戶,平日里習慣自己做點東西進點東西拿出來賣。
有時候,武大附小旁邊那個小出口,會有農民老伯蹲著賣水果,其實讀大學以來我一般都在水果店買東西,但是每次看到小商小販不容易,總還是會愿意去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