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計所迫,販鹽求活。終日勞作,食不果腹。得錢同分,得利同享。鄉鄰求助,必解其困。救苦救難,共渡難關。幾度春秋,幾度年華。我祖美名,江淮傳揚。
至正十三,世道磨難。大河江淮,刀兵頻繁。我祖雄起,旗幟高舉。振臂一呼,萬夫影從。子弟八千,高郵變天。建國大周,年號天佑。
元相脫脫,百萬來伐。我祖若定,元軍灰滅。百戰百勝,終得江南。兵精糧足,民殷國富。人民愛戴,我祖稱王。與民休息,共享平安。
可恨朱明,重八元璋。花言巧語,趁機偷襲。不講武德,不守信義。我祖誓死,不屈武力。領兵抗敵,保境安民。終因敵強,無力回天。敵前就義,萬民流涕。
我祖崩前,命我北上。忍辱偷生,以存血脈。萬人離鄉,由貴變賤。餐風露宿,顛沛流離。隨時賊犯,枕戈待旦。雪災疫病,部民喪命。由東至西,流浪萬里。
二百六十,傳到今年。歷經十世,部落凋零。戶余五百,民剩三千。我祖在天,哀我可憐。攜我幼子,魂魄游天。歷盡繁華,享盡富貴。
傳我祖言,重回人間。建國北疆,以爭天下。再送火車,以資奮發。我得祖言,不敢不從。由是今日,建國立祠。國號大周,年號天授。特撰此詔,以告天地。
貝加湖西,安加河畔。都城安國,萬世永繼。吾號周王,天憲口含。臥薪嘗膽,厲兵秣馬。積糧如山,蓄甲如林。王師百萬,良將千員。方率三軍,兵歸中原。解民倒懸,重立乾坤。
內閣總理,本王助理。吏部兵部,事關社稷。戶部工部,國之重器。禮部刑部,教化天下。
吾妻姜氏,冊封王妃。側妃三個,各得其位。吾有四子,授勛子爵。嫡子天昭,貝加爾子。長子天福,色格楞子。次子天祿,安加拉子。三子天壽,葉尼塞子。吾之三女,皆封縣主。歷代祖宗,亦有追封,四時香火,佑我王國。
吾國之人,以漢為本。上至本王,下至小孩。國事為重,私事為輕。人人爭先,個個有為。以待時日,還于舊都。祭祀我祖,告慰先人。
今下王令,大小臣工,聞之必起,莫敢不從……”
冗長的建國詔書聽得大小頭領們喜不自勝。王國新立,自己怎么算也有從龍之功。六部尚書、左右侍郎自己是混不上的,可把自己從十夫長提到五十夫長總是可以的吧?要不給個別的小官做做也行嘛。
人群中的張天昭,正漲紅著圓臉,瞇著眼睛,像是認真地聽著詔書。可他的心思,早已從詔書上飛離,飛到很遠的地方……
不久后,李至忠讀完詔書,張立典又帶領著眾人回到大帳,舉行了大周王國開國后的第一次大朝會,君臣共同討論如何完善王國的機構與制度。
其實在這一個月里,張天昭、張立典和姜玉娘,早已經就這些事情反復地討論,反復地修改。很多事情也早已經有了定論,只等在朝會上宣布而己。
果然,大朝會上,張立典非常野蠻地宣布,李至忠由部落大總管升任內閣總理大臣,總理朝政,然后上報國王批準施行。
兵部尚書由部落行軍總管吳佑春升任。總理軍務,各種軍事行動,軍官任命,形成計劃后報國王批準施行。
禮部尚書由薩滿長老宋安林升任。主要的工作是教化萬民,修建學堂,培養人才。各種計劃,同樣上報國王批準后施行。
至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及諸部的左右侍郎,因王國新立,人才奇缺,這些職務,目前暫時不任命,待有合適人選,才任用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