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天授元年(1623年)3月11日。
清晨六點,天蒙蒙亮,寂靜的大周營地,突然響起了沉悶的戰鼓聲。
原本偶爾有幾聲犬吠的營地,頓時就像燒開的雪水,在軍官們大聲催促與斥罵聲中,立刻變得熱鬧非凡……
上午七點,所有的官兵都收拾好行裝,就著燒開的雪水,吃過了炒面肉干。所有的輜重也裝上了雪橇,在等侯著出發的命令。
大周軍隊統領張天福,這時候悠閑地坐在雪橇上。他看了看四周,見到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每一個官兵都在等待他的命令,就淡淡地說:“出發吧”。
接到命令,張天福兩個傳令兵,一個馬上“咚咚咚”地敲響戰鼓。另一個立刻高舉著紅旗,用力地在空中搖晃幾下,然后將旗幟方向,指向了莫多托部所在的地方。
“前進,向莫多托部前進!”
“出發,向莫多托部出發!”
“……”
隨著軍令,2千只二哈,拉著250輛雪橇,載著470名官兵和大量的物資,迅速地駛離營地,沖出木柵欄,奔向平原深處……
與此同時,莫多托部酋長莫吉哈,也從酒醉中清醒過來。
他睡眼惺忪地從大帳中探出腦袋,瞅了眼東方的天空,就對守門的護衛說:“天快亮了,吹號角吧!”
很快,低沉的牛角號聲,響徹了莫多托部的營地……
也在同一時間,安國城內,家家戶戶的蒙古包前,都有一個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小,都雙手合十,跪向北方天空,祈禱至高無上的長生天,保佑大周的近衛軍,今天能戰勝天殺的莫多托部人。
巨大的蒙古包內,張立典夫婦也坐立不安,他們對視一眼,就匆匆地離開大帳,走進了一個緊挨著大帳,新建不久的小蒙古包內。
小蒙古包里,幾個經過培訓的年輕人,也在焦急等待著。
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擺著一臺張天昭稱之謂“無線電臺”的東西。說如果對方也有無線電臺,那么雙方在約定的時間內開機,找到約定好的頻率,即便隔著兩千公里遠,雙方也可以互相傳遞信息。
張天昭的說法,自然有很多人表示懷疑,可張立典夫婦卻深信不疑。
畢竟是老祖宗從天上送下來的東西,怎么可能會有錯!
他們之所以著急,是因為今天,大周軍隊與莫多托部戰斗的消息,會從天空中,通過這臺機器,傳送回來……
這是大周王國的立國之戰,也是國運之戰。張立典和姜玉娘覺得有必要守在電臺旁邊,以便在第一時間內,知道從戰場上傳回來的消息。
清晨七點,大周近衛軍在離莫多托部約四公里的地方,找到一個“Y”字形小河灣,然后擺開陣勢。
小河灣的地勢對大周來說是非常好的。
這里的河面狹窄,只有三、四十米寬。河的兩岸,針葉林密布。敵人的騎兵想威脅到近衛軍,只有通過河面。而狹窄的河面,又限制了敵人兵力的展開,有利于近衛軍的防守。
小河上的冰層很厚。人在冰面上可以隨便走,隨便跑,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如果想騎著馴鹿在冰面上沖鋒的話,會有滑倒的危險。
同時,河面上厚厚的冰層,非常適合火炮發射實心彈,彈丸打在冰面上引起反彈,從而造成二次殺傷的效果。
河岸兩邊也很平坦,全是密密麻麻的針葉林,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嶺。
在這種地方,靠雙腳穿過針葉林,是很容易的事情,肯定沒問題。可是想要騎看馴鹿沖殺過來,考慮到馴鹿的鹿角寬達1.2~1.8米,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大周5門佛郎機炮被擺在最前面。3門3磅炮,2門2磅炮。炮口直挺挺地對著冰封的河面。
火槍兵則站在炮兵的左右兩側。一側20人,負責射殺沖到近處的敵人,以保護炮兵的安全。
其余的近衛軍,無論是長槍兵還是弓箭手,全部站在炮兵和火槍兵的后面。有射程達四、五百米的火炮與火槍在前面。張天昭估計他們在這次戰斗中,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至于衛生兵、無線電兵和二哈們,自然留在最后面看風景。
當陣勢快擺好時,張天昭把兩隊長槍兵移到最前面,將炮兵和火槍兵遮擋住。開戰前再讓他們迅速后撤,身后突然出現的炮兵火槍兵,就會給敵人猝不及防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