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為什么只記得聯姻,而忘記了火車上的好東西?”
佇立在小院許久后,張天昭的圓胖臉上,突然綻開了燦爛的笑容。
他覺得自己非常可笑,作為一名穿越者,思考問題時,居然走進了死胡同而不知道變通,活該讓張立典罵了他一頓。
不過,他很感謝父親張立典對他的責罵。
正是他的責罵,讓張天昭從固定思維的死胡同里走出來,學會了從手中所掌握的所有資源出發,去考慮問題,并解決問題。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認識到錯誤的張天昭,很快就從火車上的東西出發,找到了好幾種對付土謝圖汗部的辦法。
雖然,這些辦法中,每一種單獨去實行,效果可能都不會太好。
可是,當幾種辦法一起來的時候,張天昭相信,就算土謝圖汗部的大汗是成吉思汗再世,他也必須向張天昭,低下高貴的頭顱。
找到解決土謝圖汗部的辦法后,張天昭忽然覺得自己變得輕松起來,快樂的生活,又重新起航。
今天已經是大周天授元年的7月29日,他必須盡快趕往恰克圖,因為還有兩個月,就是冬天。
在離開安國城前,張天昭還有幾件事情要做好。這樣,他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去賣毛皮。
第一件事情,就是工資和賞賜問題。
大周建國以來的大半年時間,政府職員和士兵的工資,從來沒有發放過。
不是不想發,而是根本沒有“錢”發——“錢”就是指毛皮。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里的“錢”,就是毛皮。
在鮮卑利亞,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最盛行的商品交換模式,基本上都是以貨易貨。
就好比如是,甲部落用糧食換乙部落的牛馬,王五用毛皮,跟陳八換椅子等等。
而在商品社會中,人們喜愛的黃金白銀銅錢,在這里饑不能吃,寒不能穿,是無用之物,是不受歡迎的。
而毛皮,因為能夠制作抵御嚴寒的衣物,是活在鮮卑利亞的必需品。又能從部落,從其他人那里,交換到自己需要的物資。
所以,毛皮,才是鮮卑利亞土著人最喜歡用的交換品,也就是他們的“錢”。
以前的大周國庫,空蕩蕩的能餓死老鼠。全靠張立典他們,向官員士兵們畫餅,還有剛剛建國的熱情,對老祖宗的絕對信任,才撐過了大半年時間。
如今,眾目睽睽之下,有三十二萬張毛皮回到了安國城。你要是再不發放官員士兵們的工資,還有立功將士們的賞賜,那可就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