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牧首進來吧,”米哈伊爾一邊對近侍說著,一邊摘下頭上的莫諾馬赫皇冠。
戴著莫諾馬赫皇冠接見大牧首可以,但接見的大牧首是自己的父親,在他看來,是不好的。
米哈伊爾低下頭,仔細地看著手中的莫諾馬赫皇冠。皇冠的外形,其實和普通的貂皮帽沒什么兩樣,但它是使用黃金白銀制成的。在帽子四周,還鑲嵌著許多珠寶,皇冠內用珍貴的黑貂皮作襯里。戴在頭上,既十分暖和,又無比神圣威嚴。
這頂皇冠,據說是三百多年前,由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賜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
一百年前,早已經獨立的羅剎王國,就用中世紀的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名字來尊稱它。以紀念他第一個把拜占庭的東正教引進了羅剎地區,并把它作為全羅剎的國教。
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的主教們,又四處向外宣傳,說羅剎王國是第三羅馬(第一羅馬在意太利,第二羅馬是拜占庭)。那頂至高無上的莫諾馬赫皇冠,就象征著羅馬帝國的權力,已經從君士坦丁堡,向莫斯科成功轉移。
這頂莫諾馬赫皇冠,米哈伊爾已經仔細地看邊無數次,只有看到這頂皇冠時,他才會覺得自己是羅剎王國的沙皇,在其他時候,他是沒有這種感覺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作為一個26歲的成年君主,他的話,出了克里姆林宮,還不如一個大貴族管用。
米哈伊爾還記得,1613年,他16歲,在一個特別寒冷的春天的早晨,有無數的貴族、商人和平民,從莫斯科、從四面八方來到他的封地科斯、特羅馬,聚集在他母親的修道院前。請求他去莫斯科登基當沙皇,以拯救混亂中的祖國。
去莫斯科當沙皇?開玩笑,那個位置有什么好坐的?也不想想,外面正有瑞典、波蘭、還有三千名哥薩克擁護一個3歲的小孩子,正從三個不同的方向進軍莫斯科,去在爭奪沙皇那個位置呢,我去了豈不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不是找死是什么?
所以,米哈伊爾斷然地拒絕了他們的請求,直到他們跪在雪地中,苦苦地哀求了7個小時,發出了無數忠誠于他的誓言,米哈伊爾才勉強地答應他們的請求。
他原以為,當上沙皇后,他就可以一言九鼎,言出法隨,重現當年伊凡四世的榮光。
可是,當他當上了沙皇,卻發現自己想多了,羅剎王國的權力,從他當上沙皇的那一刻起,就被縉紳大會和他母親瑪爾法修女牢牢地把持。
理由是,他還是個孩子!
沒有權力的米哈伊爾從此成了一個吉祥物,其存在感之低,讓人瞠目結舌——在他20歲那年,他想娶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瑪麗亞都做不到。反而害得意中人全家,被他母親瑪爾法修女流放到了鮮卑利亞……
到了1619年,他的父親菲拉列特從波蘭回國,羅剎王國的權力,又從母親的手中,轉移到了父親的手里。米哈伊爾依舊是一個沒有任何權力的傀儡沙皇。
但讓他感到有點安慰的是,他對某些地方的督軍人選的提議,父親菲拉列特有時候也會給他點面子,沒有全部駁回來。比如,他試圖提議伊凡德寧當托博爾的督軍,結果,他的父親大方地同意了。
進來稟報的近侍退出去后不久,宮殿外就傳來的匆匆的腳步聲。從腳步聲的大小與頻率,米哈伊爾聽出來,那就是他父親、如今的莫斯科及全羅剎東正教的大牧首菲拉列特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