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目的就是重回舞臺,但是逆大勢而行,他們的目的能不能達到,可想而知。
政治集團基本以這三個為主,像其他的一些小勢力,基本就依附于這三者。
而軍功集團,自古就以西北兩個方向劃分!
西邊的隴右軍貴集團,他們的目的就是擴大在朝堂上的勢力,明顯可以看出來,衛霍集團不下去,他隴右集團就上不了臺。
而他們并非絕對,他們是可以玩打不過就加入的,他們不能全部加入,劉徹不會允許,但是個別家族還是可以的,如李家。
北邊的北疆集團,那早就是衛霍集團的勢力范圍,自從匈奴退出漠南,他們早就以衛霍集團馬首是瞻。
但并不那么單純,他們是誰上位就跟誰,誰能帶他們打仗就跟誰。
除了這兩個自古以來的集團,還有興起的西北那邊的西域集團,那邊是個什么情況,自不用說,霍家勢力。
隴右集團被處處打壓,然后他們前幾年就盯上了東邊和南邊來爭戰功。
楊仆南邊下臺帶兵去東邊打遼東,路博德順勢上位打南邊,那都是經過一番斗爭的!
所以又興起了一個東邊小集團和南邊小集團,東邊是以隴右為主,北疆為輔,南邊是以衛霍為主,隴右為輔。
看似都有隴右,但是他們的日子其實很不好過,因為楊仆并不是隴右人,誰知道他是不是隨時會反叛。
但是還沒等他反叛隴右,直接就被北疆下手了,抬起來的人物直接就沒了,東邊成了北疆的了。
而李陵去參加霍嬗的招兵,并不是李家的單純想法,其中就有隴右的謀劃。
投靠他人怎么了,只要有人出頭,日后才有機會,但是連頭都出不了,那就只能等死。
除了這些集團以外,還有一些各地域為主的聯合大戶集團,退出舞臺的老外戚、還沒上臺的新外戚等等。
這里面的情況相當的復雜,今天是這邊,明天是那邊的小集團也不是沒有。
但主要是以兩方為主。
衛霍集團和公羊集團為主,北疆集團,西域集團,加拉攏的一部分大戶,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是一方。
剩下的隴右集團,豐沛集團,山東儒門集團,新老外戚,加一部分大戶,他們這些想上臺的是一方。
但是這些在大局上分為兩方,但是并不會擰成一股繩,大方向里各集團爭斗也是很常見的。
各方勢力也不那么單純,像以前的衛霍就有隴右的李家。
衛霍其實就是一個以衛霍兩家為主,其他各方勢力脫離的人組成的集團。
又比如西域集團是霍家勢力,但為何要叫西域?
因為西域集團內部是以衛霍的霍家為主,但是里面也有隴右和北疆的人。
但總體來說,大戰一開始,都是以衛霍為主,各方不會忤逆、搞小動作,因為衛霍是真有本事。
而且,戰功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