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石山國朝廷的官員包括石山國君在內,全都懵了。
當初為了重建家園,恢復被獸潮摧毀的民生,整個國庫都掏空了,現在地震再來這么一下。
“蒼天吶!石山國到底犯了何錯?為何要被如此懲罰!”
石山國君看著國內遍地都是廢墟,百姓再次流離失所,那感覺簡直欲哭無淚。
……
雙陽城。
吳忠、固原兩國大軍正在交戰,受到地震的波及,城墻突然轟然倒塌,城墻開出一道大口子。
正在拼死守城的吳忠國士兵看著突然倒塌的城墻,全都懵逼了。
固原國士兵見狀也是一臉懵逼,隨后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氣勢洶洶順著城墻缺口攻入雙陽城內。
兩國士兵在雙陽城內街頭巷尾激戰兩個多小時,最終吳忠國新軍潰逃,同心侯無奈,最終只能一邊收攏潰兵,一邊退守上陽城。
……
青峽山脈。
受到地震波及最強烈的地點當屬青峽山脈,虞炎國士兵與吳忠國大軍正在山道激戰,劇烈的震動,讓兩軍的士兵站都站不穩。
青峽山脈中部,位于青峽城與青云城之間的位置,大地震動,山脈裂開,一座古樸莊嚴的建筑山脈內部冒出來。
隨著這座古樸莊嚴的建筑完整從山體內冒出來,其真容正式顯露出來。
這是一座占地極大的塔群建筑,整座塔群隨山勢鑿石分階而建,共分十二階梯式平臺,由下而上逐層增高,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墻一道,地面用磚鋪墁,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總體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建筑,總計一百零八座。
這座突然從山脈內冒出來的塔群建筑遺跡第一層階梯僅有的1座塔、第十二層階梯的全部19座共計20座塔,其基座呈十字折角形,塔身為覆缽形;第二層階梯至第六層階梯全部23座塔,基座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呈葫蘆型;第七層階梯全部9座塔,塔基均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呈圓筒狀;第八層階梯至第十一層全部56座塔,塔座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為折腹式。
這座塔群建筑遺跡,塔體分為四種類型:第1層塔身覆缽式,第2-4層為八角鼓腹錐頂狀,5-6層呈葫蘆狀,7-12層呈寶瓶狀。
塔中位于最高處的塔較為高大,高約有5米,塔底直徑約有3米,有塔心室。其他107座塔的大小基本相近,建筑均為實心塔,高約有3米,塔底直徑約有2米。
這場地震平息后,第一個發現塔群遺跡的是青峽城的一個柴夫,這個柴夫連爬帶滾跑回來,驚慌失措的柴夫言語不清把遺跡出世的消息給透露了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