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虞炎國十二縣的民心之所以這么凝聚,除了興建學院實行九年免費教育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這均田制度。
不論是原先的靈武國,還是現在混亂之地的諸國,農田土地幾乎都是把持在領主貴族手里,農民百姓只是負責耕種的勞工。
而現在虞炎國實行均田制度之后,讓這些百姓子民正式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雖然現在名義上還是屬于國家的,但是只要耕滿十年就是他們自己的。
在這個均田制度的刺激下,就算想這些百姓子民不擁護虞炎國都難,畢竟這都是實打實的利益,不是畫大餅,虛的。
“工部著手規劃五縣二十鄉一百八十村的道路,不管是郡道還是縣道,亦或是鄉道村道,一律按照國內的規格修建!”
“謹遵君命!”工部尚書沙逸明出列領命。
“都水監著手規劃五縣二十鄉一百八十村的河渠,按照國內的規格修建,夷水城和青峽城的河渠按照原有的水道擴建打通即可。”
“謹遵君命!”都水監令秦壽生出列領命。
俗話說,道路是國家的脈絡,河道是國家的血管。
現在五城都已經納入虞炎國的管理范圍,交通自然要第一時間修建打通。
只有這樣才能方便中央集權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河渠的源頭夷龍湖,新國都就建造在夷龍湖附近,只要把河渠打通,今后往東即可快速前往靈武、永寧二郡,往南即可通過夷水城那邊的河渠快速南下。
要是今后條件允許,技術過關,甚至可以繼續往北經過荒原沙漠挖出一條大型河渠,以此通過河渠快速通往混亂之地各城。
“國子監著手暫時把五縣二十鄉的縣學、鄉學的修建事宜落實下去,規格與國內的保持一致!”
“謹遵君命!”國子監令史珍香出列領命。
五城的學院方面,虞世杰暫時沒有讓國子監修建郡學,而是打算先建好縣學和鄉學,至于郡學,等以后再說。
“刑部著手把法令法案、法律法規在五縣二十鄉一百八十村推行落實下去!”
“謹遵君命!”刑部尚書沙瑯岐出列領命。
原本前往荒原沙漠坐鎮荒漠郡防備銀川城的沙瑯岐,四國簽訂停戰協議之后便趕了回來。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想要管理好一個國家,統一的法令和合理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畢竟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人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唯一的辦法就是出臺律法,設置律法底線限制,讓國民知道法律的底線不能觸碰,一旦觸犯律法就按照法律處置。
律不認親,法不容情!
這是律法。
這套法令法案、法律法規是刑部和大理寺聯合按照現在虞炎國的局勢重新制定出來的,只是一個半成品,后續還需要慢慢補充,優化改善。
對于這件事虞世杰只給出了兩個字。
合理!
虞世杰說得是輕巧了,但卻苦了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
理,雖然只是一個字,但是其包含的何其廣泛,天理、地理、人理、物理等。
誰知道你要合的是哪個理!
對此,兩個司法部門的官員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最終只能硬著頭皮在原有律法的基礎上加以改善,然后再缺哪補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