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也開始大量招攬道門中人,為他們積攢大量功德與氣運,這才令道家逐漸緩和過來,最終恢復到如今的實力。
但即便如此,道家依舊沒能超越儒家,成為大舜王朝的最大宗派。因為儒家在后續的維護國祚過程之中,發揮出了更大的作用。
而如今,三罡伏晝的星象再次出現,這怎能不讓當朝百官心生恐懼?
誰會是下一個龍蟒化身,從而擾亂大舜朝的氣運?這誰又能說的清楚?
正因如此,京城的大官們,也是責令各自后輩,近期不得走出家門半步,這個時候若是惹出禍端,被其他人大做文章,那后果可不是鬧著玩的,滿門抄斬都有可能。
至于監正大人的死訊,朝廷也是秘而不發,生怕消息一旦傳揚出去,就會引來無數的恐慌與流言,甚至有可能引發暴亂。到那時候,北荒的妖族更是會看準時機,對大舜朝發動又一次大規模的入侵,到時候戰亂再起,天下蒼生又要迎來天大劫難。
副監李斯更是直言,若非葉孤城動用天雷轟砸渾天儀,之后又是一劍劈碎北城墻的話,大舜朝的氣運絕對不會出現如此之大的波動。
甚至他還猜測,監正之死也跟葉孤城有關,說他一直對大舜朝懷恨在心,不惜刺殺穩固國祚的監正大人,以此來擾亂圣京城的龍氣。
對于監正大人的死因,太醫院則給出了一個很古怪的答案,竟然是內藏和靜脈寸寸斷裂而死。
對于葉孤城能否神不知鬼不覺地擊殺監正,幾乎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這個答案。一個活了三千余年的大劍仙,實力之強已經讓人難以想象。
當然,朝中不少人對此也有不同看法,認為像葉孤城這樣的高人,直接一劍就能輕易將監正斬殺,根本不需要動用任何小手段。
為此,朝堂之上爭論不斷,但是最終也并沒有得出結論。
如今,國師大人帶著陛下還在南海之上,朝堂中少了一位能夠鎮住所有人的存在,也就造成了當下朝堂派系眾多,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的情況。
關于“三罡伏晝”的消息,欽天監自然也是第一時間通知了海上那位,只希望那位真龍天子能夠盡快尋得仙藥,趕回大舜王朝,畢竟如果王朝有一位真龍天子坐鎮,那氣運絕對能夠穩固不少。
至于這一次為何會出現“三罡伏晝”的妖禍天象,欽天監將所有矛頭全部指向了那位前不久剛剛“造訪”圣京城的大劍仙——葉孤城。
一時間,葉孤城成了眾矢之的,被說成是“三罡伏晝”異象的起因所在。
更有人大膽提出,三位龍蟒化身之一,有可能就是葉孤城。
說他身為大劍仙,提前看破了天機,甚至想要獨吞龍蟒化身的全部氣運。至于動機,則有人說是因為當年古夏城的滅亡。
到最后,朝堂里已經亂做一團,各種猜測更是層出不窮,弄得當朝丞相焦頭爛額,完全沒有頭緒。
至于那位太子殿下,當今圣上出海尋仙以前,便下了諭旨,在他出海訪仙期間,所有皇子不得參與朝政,一切國事交由丞相與文武百官商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