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道來。
傳說很久以前,九幽之下有位鬼王突然現世作亂,殘害生民百姓,天帝派天兵下凡平定鬼王之亂。
可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鬼王法力高強,天兵天將竟也奈他不何。這時呂梁山地界上出了一位槐仙,向天帝獻計,取了這鬼王的一只眼睛。沒了眼睛,鬼王法力盡失,終于敗下陣來。
按說鬼王為禍人間罪大惡極,理當處以極刑,但槐仙卻說這鬼王本是陰間之物,貿然處死只會令其恢復修為,不如交給他來處理。槐仙便在老槐峪里選了一座山,將這鬼王埋在山里頭,自己又化為一顆大槐樹,將其鎮在地下,永世不得翻身。
這一座山,就是現在的槐仙嶺。那神婆又說,這整個山上的所有槐樹都是槐仙的子孫,這些熊孩子應該是折了上面槐樹的枝丫。
而那顆槐仙所化的大槐樹,據說是有通天之能的神樹,所以又叫通天大槐樹。槐仙嶺頂上的瘴氣,就是這通天大槐樹上生出的“槐霧”,為的就是阻止凡人靠近,借此登天。所謂槐者,鬼木也,那大槐樹生出的槐霧陰氣極重,活人走進去,死鬼走出來。
最后那狐仙又接著神婆之口說,這喜子的三魂六魄只留下一魂兩魄,能撿回一條命,已經是槐仙高抬貴手。如果再要忤逆,喜子可能連命都保不住。
崔毛子說到這,又嘆了口氣,說打那以后,他那二叔喜子一直傻到現在,去醫院診斷說是精神病,吃什么藥都不管用,醫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現在喜子他媽早就老得走不動路了,這個二叔仍舊還是生活不能自理,都不知道以后怎么辦才好。
老馬聽完,一個勁的笑崔毛子,說這都是諞閑傳,騙騙小魏這種后生。這槐樹不是吉樹嗎?哪有吉樹上生瘴氣的哩?崔毛子非說有,騙你是孫子,一時跟老馬爭得急了眼,又指天發誓說自己說的全是真的,要是有半句編造,讓他天打雷劈死不瞑目。
其實魏明自己也沒當真。他自己是山西人,知道這山西這塊地方自古有崇拜槐樹的傳統。這不是有句成語叫“指桑罵槐”嗎,為什么不能直接罵槐樹呢?就是因為槐樹被認為是神通,有靈力的“鬼木”,是罵不得的,罵了那是要遭報應的。
一直到現在,山西還有很多鄉村都在顯眼位置供著一棵大槐樹,上的供品比菩薩還高。以前他的一個中學同學,高考前特地跑去認了一顆大槐樹做“仙娘”,后來果然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一家人喜滋滋的去大槐樹下還了愿。
類似這樣的傳說,人類學和民俗學都有自己的一些解讀。但崔毛子的這段故事里,魏明真正覺得奇怪又特別的,倒是這個故事里留著小辮子的槐仙。
因為它的形象,實在是和一般神仙太不同了。
程教授曾說過,人不能憑空想象完全不存在的東西。一般民間傳說的人物形象,都是從戲曲中的明裝形象而來,而這槐仙卻是留辮子的。這明朝打扮的神仙爛大街,但清朝神仙可是獨一份。總不能這天庭也讓清兵入了關,剃發易服了吧?
魏明當時便問崔毛子,說這個槐仙會不會是什么清朝遺老,辛亥革命后效仿當年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躲在山里頭隱居,一直活到現在,結果變成了瘋子?
崔毛子搖搖頭,說這怎么會看錯?那清朝人留的都是大辮子,而且前面是剃光了的,再糊涂也不會把這個認錯。那個槐仙完全不是這樣,根本不像清朝人,他是小辮子,頭發有點像鍋蓋頭。說罷,還特意往自己腦袋上比劃了一番。
這一說,魏明也琢磨不明白了。三人又有的沒的繼續閑扯了幾句,直到泡的心滿意足,筋骨舒爽才回了工地。
而那時他還不知道,真正的怪事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