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師又自顧自的解釋著:“這個石頭叫金鼎石,乃是出自西域的阿爾泰山。這阿爾泰山在蒙古語中又名金山,其山頂終年積雪,但有些陽氣極盛的巖石常年炙熱。這種石頭,蒙古人叫它金頂石,又被中原人訛傳為金鼎石,極沉極重,比金子還貴,開采運輸極其困難,有價無市。尋常香港富豪,都未必能買得到金鼎石做的神像。”
原來這墓門竟然有這么大來頭,比金子還貴,只是不知道這跟牛子詐尸又有什么關系。黃大師又指著墓門上那些黑色霉斑似的東西說:“這些都是由陰氣所孽生的真菌,我剛才敲了一下,發現這金鼎石內部已經是千瘡百孔,說明這里頭陰氣極重,全因為這一堵金鼎石門才沒有散出來。這世上,只有黃泉眼才有如此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重的陰氣!”
一聽到“黃泉眼”三個字,大家雖然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中國傳統所說的“晦氣”是一個定義模糊的玄學詞匯,從陰宅風水上講,晦氣多的墓地,往往都是蟲害頻繁,真菌孽生之地,其自然環境不是很理想。又或者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磁場有異,容易生出僵尸之類的鬼怪,這些都統稱為“晦氣重”,其中最難對付的,就屬黃大師說的“黃泉眼”。
金代有本叫《黃泉經》的葬書,其中曾有歌訣“黃泉眼中通地府,死者起尸生人歸”。古人認為陰間在地下,所謂“黃泉眼”,指的就是陽間連通陰曹地府之處,乃是陰陽交界之處,正如之前陳總所說,是決不可葬的死地,其中生死顛倒,多有不循常理之處。
說到黃泉眼時,黃大師又講了一個老故事。
話說1929年時,當時主政廣東的軍閥陳濟棠為了政績,想在珠江上修一座大橋,廣州有一家工程公司中了標。這家公司工程水平過硬,老板平時也是廣施善行,在業內都是有口皆碑。但有一日他們在岸上打橋樁時,那鉆頭不知怎么的被卡在了樁眼里,怎么都拔不出來。鉆頭掉進橋樁里,這樁就沒法打了,老板一連派了三個人去撈,結果不但鉆頭沒撈上來,連那三個人也沒上來,尸體都無影無蹤。
一到晚上,這一股股黃水就從那樁眼里冒出來,散發出極重的腥臭味,怎么也散不掉。據說附近居民半夜噩夢連連,出殯的死尸當街詐尸,更甚者還有人半夜在街上看見百鬼夜行,一時鬧得是沸沸揚揚。
最倒霉的,可就屬這位老板了。據說他的父母、兩房姨太太竟在一個星期內接連暴斃,兩個女兒先后橫死,只剩下三歲的小兒子和一個兩歲的小女兒,卻也莫名身患重疾,奄奄一息。
這老板當時請了許多地質專家來看,愣是看不出什么問題。其中有位與老板相熟的地質專家暗示,說這個可能不是地質問題,而是風水問題。
老板救子心切,花大價錢從佛山請了位著名的風水先生去看。那風水先生到現場只看了一眼,便連呼不妙,說你這個橋樁正好打到了“黃泉眼”上,有很多地府里的死鬼從這里逃到陽世,鬼差追不回來,就把帳算到了老板頭上。有多少個鬼從地府從逃走,就要從老板家里帶走多少活人。說完,他算了一筆賬,說這老板上下全家死絕,恐怕還不夠從黃泉眼里逃出的怨鬼之數。死了之后不算完,他的那些家人死后還要下十八層地獄,受永世折磨之苦。
老板聽完這一通,當即嚇得是冷汗淋漓,連忙苦苦哀求高人指點。他又問高人有沒有辦法彌補,高人嘆了口氣,說辦法是有,只看老板愿不愿意做了。這老板便給了高人一大筆錢,只求他能指點迷津,讓這位高人把辦法說出來。
這辦法就是所謂“打生樁”,要用童男童女往那樁眼里填,填到不出黃水為止。如此不但令閻王爺不怪罪,完工后還可以保證工程質量。
老板初聽此計,覺得殘忍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