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說:“這對講機里的話,是商周時期的上古漢語。”
一旁的老馬嚇壞了:“啥,啥玩意兒?你說這么個是商朝人在說話……那,那它這說的是啥哩?”
魏明閉上眼睛,集中精神仔細聽,陳總見狀連忙喝令眾人安靜。這些話中的字音他分不太清楚,可節奏韻律卻還算清晰。他又聽了幾遍,依稀聽出來,這對講機里出現的奇怪聲音,應該是一首“頌”。
先秦的《詩經》中記錄的詩歌里,有風、雅、頌的區別,所謂頌,指的是先秦時古人祭祀時用的歌。忽然,他察覺到這其中有一句很耳熟,似乎是《詩經·商頌》中的第一句“撻彼殷武”。
他像即將溺死之人抓住了一根救生繩般,死死的抓住這條線索,然后一路順藤摸瓜,把這鬼聲中吟唱的那首頌解讀了個七七八八。果然,這首頌的節奏韻律都和《殷武》很接近,這是武丁征服鬼方之后,告于先祖的一首祝功頌詞,敘事性極強,記載了武丁耗時三年征伐鬼方的始末。魏明又聽了好幾遍,加上了自己的解讀,將這對講機中所唱的內容對眾人講解出來。
商王武丁在位期間,軍容壯盛,國家強大。但有國名鬼方,自西北崛起,屢屢侵暴大邑商。商王武丁親率大軍抵御,第一年戰敗,河西之地盡失;到了來年,武丁重整軍容再伐鬼方,詢問了一個叫覡暌的祝官的意見。覡暌連續占卜數次,得到的都是不利的結果。武丁出戰,果然再次戰敗,損失慘重。
第三年時,武丁聽從覡暌的建議,征召被鬼方所侵暴的其他方國支援。一共有九個方國應征,這九個方國以豳方為首,在豳候之子的帶領下歸順商王,從兩面夾擊鬼方,最終大獲全勝。
這更后面的部分,他沒太聽得清楚,也就沒法繼續翻譯給他們聽,但這意思肯定是接著前面的。
陳總聽完,又問他:“你提到的這個祝官覡暌,是不是就是這個墓的主人?”
魏明“嗯”了一聲:“結合傳說來看,那商朝大巫,還有那個槐仙的原型的確有可能就是他,這里應該就是他的墓。不過,我也搞不明白,為什么這一首商朝時候的“頌”,會出現在一臺21世紀的對講機里頭?”
這時阿凱提出了自己的猜測:“這有可能是一種evp現象,我以前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大學里就有個社團是專門研究這個的。他們經常會用一些,就是這個通訊設備去捕捉到一些聲音。”
一旁的楊哥沒好氣道:“你說中文行不行?別在這時候還拽大詞。”
阿凱的臉漲的通紅,有些急了:“我是真的不知道這詞用中文該
(本章未完,請翻頁)
怎么說……我想想,總之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些死人的聲音,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被留存下來。就是說,這個……總之這些聲音雖然我們用人的耳朵是聽不到的,但卻可以用電子設備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