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猝不及防,差點給他整得當場心臟驟停,忽然身后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別叫,是我哩!”
那只手放開他,魏明回過頭,手電光打在一張褶皺密布的臉上,才看清楚居然是老馬。魏明低聲罵了一句:“馬師傅,你別存心嚇我啊。”
老馬聽他說話,忙示意他壓低聲音,又道:“你以為我開心嚇你?這地道里有鬼哩!我剛才看到的,就在那邊哩!”
魏明順著老馬手指的位置向外望去,看見他們斜對面的方向有一處地道口,也是這間大廳除了來路外的另一個出口。老馬說,他剛才聽見那個地方有人的哭聲,還看到一個怪影子似的東西在地上爬。
放眼望去,這整個大廳都是以山洞為基礎開鑿,四周都是壁畫,確實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鬼魅陰森之感。可魏明閉上眼仔細聽了一陣,半天都沒聽出老馬說的怪聲,又說:“你怕不是看錯了吧?”
見魏明不信,老馬急了:“你個后生咋地不信囁?你見過人是在地上這么,這么跟王八一樣爬著走路的?”說罷好像生怕魏明不明白,又彎下腰親自示范了一番。魏明看了只覺得恐怖不足,滑稽有余。
身處這一片詭異之地,他哪里有心情顧得上跟老馬耍寶,對老馬擺擺手:“得了得了,我信。但咱們這么慌也沒有用啊。我說,咱們還是快先對一下路線,省的迷路。”
兩人這下定了定神,先后把自己進洞以后,走了多少岔路、彎道都各自描述了一遍,大致比了一下距離,算出他們所在的方位。這一比才知道,藏兵洞內部復雜程度,早已遠遠超乎了之前的猜測。這里絕不是普通的藏兵洞通道這么簡單,而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地下迷宮。
其實修建地道以對抗強敵,或者圍城戰攻守雙方以地道突襲,都是自古以來盛行的戰術。除了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進行的地道戰以外,就以宋、明兩朝為最,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時的瓦橋關地道。
不過,這種地道里一般不會有太大的房間,類似他們眼前這種規模的更是少見。借著照明棒的亮光,魏明又向旁邊環視一周。這附近的地上到處都是陶器碎片,除此之外,就是他進來時看到的那些壁畫。這些壁畫都是先用工具在墻上鑿出線條,然后再涂上顏料畫成的,保存的還算完好。
這畫中的人物造型夸張,筆觸粗陋豪放,一副連著一副,有非常明顯的先后順序。雖然不算生動也談不上精美,卻有著非常明確的敘事性內容。
他打著手電先往周圍簡單看了一圈。老馬問他看出什么名堂來了,魏明說:“這都是一些敘事性的壁畫。咱們現在站著的這個地方,應該都是商朝或者更早時鬼方人修的。這些壁畫里描述的內容,應該都是他們的始祖神話。”
大廳里的第一幅畫,是一個頭戴冠飾,被發披肩的人。他端坐在一座梯形高臺上,周圍圍著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眾仆人臣工,地位極為尊崇,似乎是首領似的人物。高臺之下,有個穿黑色長袍的人向他作揖,有點像告別。畫上人物衣著都出奇的古樸,很像原始社會時期,看來這畫中所描繪的事情,應該還要在商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