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里了。
老馬頓時恍然大悟:“難怪,難怪!我就說怎么看都覺得這話是個小孩子畫的,還以為是我老馬沒文化哩。唉,可憐這么大個愣娃,不明不白死在這么個地方,家里人白養了。”
帆布包里似乎有個類似書本的東西。魏明拉開搭扣,從里頭取出一本拇指粗厚的日記本。這是8、90年代比較流行的那種純色塑料封皮筆記本,在當時一些農村學生中算得上稀罕貨。他翻開一看,只見這里頭的紙頁都已經發黃、發霉了,有些還沾著泥水和血漬,但好在字跡勉強還算工整清楚,不難辨認出上面的內容。
原來這孩子叫李建銘,是崔鄉小學五年級學生,是個好奇心重的熊孩子,日記的前面除了上學和同學老師們的瑣事,大都是些掏鳥窩、摸魚之類的事情,以及他以后要當地質勘探員,去為祖國獻石油之類的愿望。
魏明讓老馬幫他打手電,然后一直粗略的翻著,直到翻到后面,才發現這孩子原來不是掉下來就死了,而是還活了一段時間,并且見到了一些很古怪的事物。
這些字大不如之前的工整,寫得歪歪扭扭,語句的邏輯也是支離破碎。從字里行間明顯可以感覺到,當年李建銘親手寫下這些時,是多么的恐懼和害怕。
原來,有一年暑假,晉北一帶發生了旱災,連續一個月沒有下雨,連槐仙嶺上的霧都散了不少。這個李建銘以前也聽過槐仙嶺上住著神仙的說法,便自作主張,以“找神仙求雨”為名,攛掇了其他三個孩子跟他一塊上山,一路爬到了半山腰。
可就在他們剛爬過半山腰不久,原本晴朗的天忽然沒由來的黑了。霎時間,山林間刮起一陣無由來的陰風,吹動樹葉百草,好似百鬼哭嚎。而山上原本像薄紗一般的白霧瞬間變得濃郁,宛若一團擴散蒸騰的水蒸氣,直直向他們所在的位置撲來。
這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什么都看不見了。幾個小孩哪里見過這陣勢?大叫一聲就往下跑。李建銘一邊罵他們膽小鬼,可也沒辦法,只好跟上,誰知他自己一不小心踩到一道巖縫,猝不及防給掉了進去。
好在這些巖縫曲折蜿蜒,他年紀小身體輕,掉下來的地方又剛好在那些蘑菇坑里,因此只受了些皮外傷,僥幸撿回一條命。他從包里摸索出了蠟燭,用火柴點著,然后開始在這個地方一邊尋找出路,一邊繪制路線圖。
可他畢竟還在長身體的年紀,這才走了沒多久,肚子就忽然莫名餓了起來。他雖然帶了蠟燭,卻沒準備食物,這時想起之前落下的地方有些蘑菇,也不管有毒沒毒,心一橫徑自跑回到這個地方,想采些蘑菇吃。
要說李建銘這熊孩子也是不怕死,蘑菇摘下來連煮都不煮,直接吃到了肚子里。后面整整兩頁都是寫蘑菇如何美味,字跡狂放,活像是一個人瘋狂前的最后掙扎,看得魏明直起雞皮疙瘩。
等李建銘吃完這些蘑菇,整個人不但力氣有了,連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