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商族人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建廟?他們到底拜的又是個什么?”
這也是魏明沒搞明白的。大致來說,商代仍是一種萬物有靈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分為三個系統,即天、地、人三神系。這其中地位以天神最高,也就是常說的天帝,天帝是主宰一切的存在,可以說是無所不能。
天帝座下又有四方神,即風、雨、云、日四神,司掌天文,能與它們溝通的人被稱為“巫師”。像武丁那個祝官覡暌就是一名巫師,其具體的信仰儀式和神職功能很類似現在所說的薩滿,這種信仰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日。無論是中國人的口頭禪“老天爺”還是風水之類的玄學,都體現了萬物有靈的精神主旨。
萬物有靈中,最常見的一類是各種地神。古人認為山川河流都有自己的靈性,因此方能成就天地之美,具體來說,就是現代人熟知的各種山神、河神。這么一想,商朝人可能是認為這座山本身有靈性,為了借用山神的力量鎮壓鬼王,才在這里建了一座廟。
抱著疑問,他徑自走到那個石臺面前,壯著膽子開始檢查上面的東西。
石臺很寬,大概有半張乒乓球桌那么長,寬度只有一尺多,橫截面上有明顯打磨的痕跡,可能是整塊石頭切割而來。石臺上擺滿了各種青銅器,大多數是鼎和甑,單論個頭不算大,但數量卻多得出奇。
他讓陳總在一旁幫他拿手電,自己仔細檢查著每一個青銅鼎,卻沒有在鼎內發現任何金文。這時,他注意到石臺后面還有一片龕窟似的空間,里面鋪滿了碎石。
他心中一動,忙搬開一只青銅鼎爬上石臺,檢查著那些碎石,發現這些碎石原本都是整塊的石板,上面明顯還能看到一些破碎的字跡。
看來,有人破壞了原本放在這里的石板。他檢查著那些字跡,又抬頭往后望去,再一次看了看這座廟的屋頂的結構,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個頗為不可思議的想法。
在后面打著手電的陳總問他:“怎么樣小魏,找到什么東西了嗎?”
他一邊從上面的龕窟中爬下來,一邊拿著一塊碎石,指著上面一個甲骨文似的文字說:“你看,這是一個‘乙’字,而我剛才又看了一下這個廟的形制,才注意到它結構的特別。”
“現在不是搞學術的時候,你還是快點說結論吧。”陳總說。
“天、地兩種信仰一直廣泛存在于商朝的每一個階層中,但真正特殊,也最重要的只有一種,那就是人神,其實就是祖先崇拜,廟號的傳統就是從商朝開始的,而商代人喜歡用天干地支作為廟號。另外,《周禮》曾記載商代的宗廟廟叫‘重屋’,正是這種兩重屋檐的結構。這就意味著,這里,應該是一座祭祀歷代商王的宗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