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沈飛應該要開啟與詩圣杜甫的對話了。”
“不一定,典藏的華夏的格局,并不止杜一人,上一次的節目是始皇帝與華夏,這一期節目應該是杜甫與盛唐。”
“別著急,按照節目的結構,目前部分應該還沒到對話的時間。”
“我去,你怎么猜出節目的結構?這不是才播出一期而已嗎?”
“我猜的。很顯然,沈飛想要為大家先介紹杜甫,再進行對話,當下連慈禧都能吹上天,科普之路任重道遠。”
……
屏幕內。
畫面轉動。
沈飛沉穩的聲音,浮現在眾人耳內。
“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與杜甫齊名的李白,享受的待遇是天子降攆相迎,為什么杜甫被稱為詩圣,卻一生窮困潦倒,死于凄涼?”
在座的觀眾聽到這話,微微愣了愣。
當下的華夏,歷史常識困乏。
這個問題,難住了大部分人。
只見沈飛站在長安城的城墻上,城內的繁華場景都是背景板。
“杜甫對后世的影響力空前絕后。”
“中唐韓愈、李賀學其練字。”
“白居易、元稹學其通俗。”
“晚唐李商隱,學其七律技法。”
“蘇軾王安石陸游皆受其影響,兩宋最大詩派江西詩派,尊其為詩派之祖。”
“有著如此重大影響力的詩圣,在盛唐時期卻名聲不顯。”
“他一生的榮譽,絕大部分都在死后追封。”
“是韓愈將他與李白并列。”
“是白居易不遺余力的贊揚杜甫。”
“是蘇軾稱其為古今詩人之首。”
“晚唐,他的詩才被人稱為詩史。”
“直至明朝,詩圣的名號,才落在杜甫頭上。”
“他身前,從未等來朝廷重用,也從未像李白那樣,詩名遠播。”
沈飛站在城墻上,聲音洪亮,高聲朗誦。
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對于杜甫的經歷點了點頭,仿佛若有所思。
大部分華夏群眾,對于杜甫這個名字絕對不陌生。
但是談及人生經歷,知曉的人卻少之又少。
沈飛并沒有第一時間對話杜甫,而是闡述杜甫的人生經歷。
唯有讓大部分人先了解杜甫,等到對話的時候,才能讓大家引起共鳴。
沈飛以城墻為舞臺,繼續陳述杜甫的過往:
“從望岳到登高,便是杜甫的一生。”
“少年杜甫出身名門,鮮衣怒馬,落榜后奔赴泰山,寫下了著名的“望岳”。
之后。
杜甫遇見了李白、高適。
三人尋仙問道,逍遙自在。
再后來,三人分別,命運殊途。
彼時,玄宗招攬天下賢才,通一藝者即可前往長安應試。
多年懷才不遇的杜甫,見到這個消息頗為愉悅。
但,李林甫嫉妒賢才,操弄比試。
杜甫,困局長安十年。
唐玄宗所謂的野無遺賢,從當下來看,是多么諷刺。
十年后。
杜甫的《三大禮賦》得玄宗賞識,十多年的光影,杜甫等來了兵曹參軍一職,簡單來說,就是看管兵器庫。
此時的杜甫再也沒有年少時期的鮮衣怒馬,眼神中的光逐漸黯淡,身上的英氣內斂,愈發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