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好友之后,微信的提示音不絕于耳。
“小沈啊,那個大秦線咸陽宮有沒有參考圖紙,讓我看看?放心,肯定不會讓你虧的!”
“在嗎小沈?那個演員是在哪里找的?能不能介紹一下,我是你趙臺長他的老朋友了。”
“沈小友,咱能介紹一下江浙一帶的名人志士嗎?價格你不用擔心,肯定比北方的那幾個摳搜領導要高很多!”
……
看著眼前出現的眾多信息。
沈飛一時間愣在了原地。
沒辦法。
好友都同意了,怎么說也得回個信息吧。
要知道這些人那可都是華夏的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科學家等等。
幾乎能囊括整個華夏的大部分學校。
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詢問場景相關。
當然,也有其余行業專門添加了自己的好友,毛遂自薦。
沈飛一一回應。
至于那些無法回應的,則是利用了華夏的打太極大法,圓滑的拒絕了。
回復完微信。
沈飛長舒一口氣。
他低頭看了一眼手表。
已經凌晨三點了。
也該睡覺了。
……
第二天早晨。
沈飛打開手機看了一眼消息。
但,彈出屏幕的全都是關于《典藏華夏》的新聞。
鋪天蓋地的官方宣傳,讓這檔節目不想火都難。
不少地方臺甚至出現了地方性質的典藏華夏,專門用于對話當地的名人。
雖然臺詞不錯,但是特效與場景與華夏電視臺的卻是天壤之別。
對于這樣的模仿行為,沈飛并沒有多說什么。
用來宣傳當地人物,倒是富含深意。
一群小蝦米,完全掀不起浪花。
反正自己背靠官方,完全不慫。
稍微瀏覽了一會兒手機上的新聞,沈飛便打算出門去看看。
看看名勝古跡,看看萬里長城。
看看宏圖大業的始皇帝,是否在天上庇佑我們。
簡單來說,就是摸個魚。
等節目播出的前幾個小時再回去。
……
……
……
一天后。
沈飛回到了屋內。
準備開始今天的寫作內容。
每次對話一個人物,沈飛幾乎都有一套專屬的臺詞。
相較于隨機應變,他更喜歡穩扎穩打。
只見沈飛提筆,在白紙上寫下了下一期對話人物的名字——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