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把郎文棟嚇了一跳,他連忙說道:“圣上三思,臣年事已高,不耐舟車之苦,有心報國,卻病體沉珂,咳咳,實在是有心無力啊。咳咳咳。”
晏平帝見狀,厭煩地皺了皺眉,一甩袖袍,問道:“眾卿還有什么人選?”
眾人雖然互相拉踩,但心并不瞎,是以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舉薦定北侯朱乞顏出掌征北軍。但晏平帝卻想讓朱乞顏掌軍,因為其是定北侯,熟悉定北城的事務,而且朱乞顏是也落部人,只能依靠他。從始至終,晏平帝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判斷,堅定地相信朱乞顏是受了委屈的忠臣。
“父皇,兒臣舉薦楊太尉之孫楊燭明出掌征北軍。楊重執掌征北軍已有二十年之久,如果此人真的背叛我朝,定北城必然是龍潭虎穴,換誰去都是一個死。”
“但若是楊重真的背叛我朝,晉王此舉無異于放虎歸山,那楊重自然更加有恃無恐,到時揮軍南下的不是也落部鐵騎,而是我縉云國三代帝王心血的征北軍!圣上,此事萬萬不可,還是交由小兒陸賓最為合適。陸家對圣上、對縉云都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圣上大可放心。”
一向不參與朝政的秦王難得上一次朝便趕上這么火爆的場面,老爺子原本看的是津津有味,后來一想卻怎么也不是滋味。這朝廷已經沒落成這樣了?楊重那也是老爺子看著長大的后輩,心性自不必說。與妻子結發三年,其妻生下獨子楊燭明后因難產去世,楊重一直不曾續弦、不曾納妾,盡職盡責地教養他們的孩子。后來因為新帝李嶠的一紙詔令便拋下幼子鎮守邊關二十年不曾回京。這種愚忠之人真的會反叛嗎?
“本王也覺得由燭明接掌征北軍是最穩妥的事。”
秦王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至少陸文安也不敢直接反駁。
“叔祖所言不無道理,但楊燭明畢竟身份敏感,如果他也反叛了,那該如何是好?”
“若其反叛,兒臣必定親自誅殺此人,再以死謝天下。”
晏平帝原本打算勸退秦王,一不留神反讓李晙給他錘定了此事,當即面色就是一變。
晏平帝面色不虞,陸文安自然明白他在擔心什么,故意說道:“誰不知道晉王與駙馬私交甚篤,如今一個執掌虎賁軍,一個統領征北軍,四征軍中戰斗力最強的兩軍都在二位手里。倒是不知晉王接下來想做什么?”
晏平帝忌諱李晙的兵權,李晙何嘗不知?但他沒有退路,想要活下去,虎賁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但如果說要謀朝篡位,李晙是真沒有這個想法。他太清楚他們家是個什么情況了。如果他要上位,他的父親、母親、哥哥、弟弟都不會同意的,等于是他一個人要跟整個皇家決裂。雖然現在的情況確實也相差不多,但只要不明著動刀子,表面的關系就還可以維持一二。說到底李晙不是一個冷血的人,即便差點就死的不明不白了,但他還是沒有想過要真的報復誰。
“晉王想做什么,臣不知。不過倒是想問問陸相想做什么?您的長子陸通帶領二十萬大軍支援虎賁軍竟然反被敵軍圍困了三十萬人,將我朝戰力一下便拖入了深淵。如今又要舉薦一個不學無術的黃口小兒去執掌四征軍之一的征北軍,陸相您居于京師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晏平帝知道這些話是魏光度為了替李晙解圍故意說給他聽的,但卻意外地擊中了他的心房,引起了他的疑心。陸文安這么積極地想要兵權,到底是想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