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里慶的大軍比征北軍早出發五、六日的時間,這一路楊燭明帶兵著實追的辛苦。即便有斥候留下來的線索,他們也足足追了八、九日才遠遠地見到了也里慶大軍的旗幟。
當追到人之后,楊燭明反倒不急了,與也里慶的大軍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同時加派斥候監視也里慶大軍的一舉一動。根據關外地圖所示,在追蹤了兩、三日之后,楊燭明基本可以確定也里慶是要回到他們的中都落城去。
落城是草原難得的一塊寶地,水草豐茂,牲畜眾多,仿中原建造寬大的城墻,內里可以容納眾多的將士落腳,是也落部最重要的后方城鎮,補給來源之一。數代大汗在此定都,是名副其實的中都之地。
從也里慶行進的方向到落城,有一條必經的峽谷地帶,叫做九龍盤大峽谷。谷內只有短短百里地,九個大彎,曲曲折折猶如九條盤旋在此的天龍一般。此地是伏擊的絕佳場所。歷代也落部大汗也知這個位置的重要性,終年派人在此看守。不過百年間,從未有中原勢力打到這里,漸漸地也就成了一個象征性的險地,不過每年還是會派一些士兵在此守候,確保安全。
在仔細地研究之后,楊燭明終于下達了來到這里的第一條戰斗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搶先占領九龍盤。
通過日夜不停的趕路,楊燭明大軍終于趕在也里慶前面來到了九龍盤這個地方。他沒有貿然派人進入,而是繞大圈將此地團團圍住,然后再分兵三路,兩路軍負責清除峽谷上面南北兩側的敵軍,趁夜色先埋伏在敵軍的左右;一路軍負責清除谷內的敵人,等待時機出戰。
在修整了一夜后,翌日午時,楊燭明先派二十名士兵喬裝行商直接從谷內走過,以確定谷內敵軍的人數和位置。
也許真的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值守的也落部士兵根本沒有想過會有敵軍天降,面對這些偽裝成行商的士兵只略作詢問,便拿了好處放行了。
此地畢竟離落城較近,楊燭明不敢以烽火作為信號,便以響箭為號,約定申時,天色將暗之時發動突襲。
計劃進行的很順利,突然的襲擊打了這些人一個措手不及,零星幾個落跑的也被外圍的士兵擋住,沒有放跑一人。
三日后,也里慶的大軍終于來到了峽谷前。大約已經不是第一次通過這條峽谷了,他們顯得很放松。軍隊一路前行,在通過三分之一的地方時,也里慶才終于想明白哪里不對。
“這谷內怎么沒有士兵把守?”
也里蠻無所謂道:“定是這些家伙在偷懶。”
牙切爾也道:“將士們不耐嚴寒,多半是躲在城內不肯出來。”
城內有香噴噴的烤全羊,篝火晚會,還有溫暖的房屋,誰愿意在這種大冷天的去把守一座空谷。
也里慶心知他們說的是人之常情,但不知怎么的就是心里不安,他下令道:“傳令全軍,加快速度通過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