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離開南山的時候,父親又送給了她許多奇珍異寶,知道她喜歡看道書,又給了她一本上古經文的孤本。母親知道她要上云臺比試,很是為她擔心,也送了一件淡綠的云羅襦裙法衣給她。
李尋心中不免一嘆,彼此之間親緣淡薄,倒只能用這些華物聊以慰藉。
辭別離開之后,李尋回到長生渡,得知老祖還在閉關,她便回到自己的洞府小青峰太一小筑。
太一這個名字源于道書中道生一之句,意為萬法之始,老祖曾說此名太大,恐她因此折損。但自從她得知自己不能修煉之后,那種絕望感覺如同灰燼,所以道生一的希望感覺,在她是一種寄托和慰藉,她堅持用了這個名字。
太一小筑臨溪水而建,花木繁深,遍地綠蘿白芷,姿態搖晃,是個清幽的所在。
李尋遣退婢女,來到閉關的洞府。
她盤坐在蒲團之上,閉目養神,感覺到殘玉在她眉心運轉。殘玉便是她出生時所銜之玉,此玉有斷面裂口,似乎被人斬去了一塊。玉質溫潤透亮,陰面翠色微微,刻有蓮花紋,陽面潔白無垢,刻有劍紋。
她銜此玉而生,異象頻出,老祖聞訊趕來,想將此玉拿在手中打量,但玉上生出一股莫名的偉力,在空中跳動盤旋,老祖施力去擒拿,卻也鎩羽而歸。最終這玉倏忽一動,飛入她的眉心,連老祖這樣隨時會登仙而去的大修士都無可奈何。
老祖嘆道:“此玉氣質祥和,氣息荒遠,恐怕大有來頭,此女前途不可限量,便由我帶去長生渡教養吧。”
她們大家族都重視根基,她八歲之前,就早已開脈圓滿,但一直沒有引氣入體,而是以各種大藥熬煉身心,為以后打下根基。八歲時,她嘗試引氣入體,周身氣機涌動,眉心的殘玉又再度飛出,殘玉一劃,一篇金色的古體經文突然浮現在她眼前,只維持了瞬間就消失不見。
經文上的字體她全不認識,但一種本能牽引著她,她強迫自己把經文牢牢記住,發現經文已經在她的腦海里生根,如同寄宿,怎么也忘記不了。
她心中有恐怖,把此事告訴老祖。老祖讓她把經文寫下來,她一寫發現無論怎么也寫不出來。
老祖見狀很是驚奇,感嘆道:“神文自隱,非有緣人不得見。這經文既然因你的伴生之玉而起,恐怕來歷絕不簡單,此事你不要聲張,莫要告訴他人,你且去族中經閣查詢各種古文字,看是否能找到和這經文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字。”
李尋就這樣一邊修煉一邊在藏經閣查詢,老祖給她開放了極大的權限,閣中藏書除了一些秘法,幾乎全部對她開放。但她瀏覽藏經閣中的各類書籍,全無所得,沒有找到和那經文相似的字體。
她只在道祖的一本雜記中看到這樣的記載:“上古有大道真言,以道文記,此文無人可見,乃大道自隱也。平生未得一見,憾矣!恐為世人訛傳。”
她懷疑這篇經文可能就是道祖所說的大道真言,但是又沒有佐證,將此事告訴老祖之后,老祖也說:“連道祖都遺憾未能得見的經文,可見這大道真言實乃至高無上的經書!我知你素來歡脫,但此事事關重大,你切記不可泄露片言只語,以免平添禍端。”
老祖接著道:“你且安心修煉,我自去為你查訪。”
但她修煉半年也未能引氣入體,老祖一番探查之下,發現她是斷靈之人,無緣仙道。
老祖嘆道:“此玉既是機緣,也是困囿,恐怕除了這部神秘經書,其余經書你都不能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