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些不明所以,紛紛猜測這風明先生究竟是誰,而旁邊的范學正也是笑而不語。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慵懶沙啞的聲音傳來,眾人更是摸不著頭腦,而丘不楚卻是哈哈笑了兩聲。
……
考場之中,此刻宋穆已經拿著手中的題目思索了片刻,臉上終于緩緩有了一個笑容,小心的將手中的毛筆放下。
宋穆攤開一張答題紙,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籍貫,作保人的姓名,這才終于移至中間輕輕落筆。
《制南疆策》
宋穆選擇先寫策論。
“從太祖始,經年征戰,南疆廣闊疆域入文朝。蓋天下大一統,浮世安定……”
“然先政通再人和,南疆多險峻,車馬不及,斷壁飛崖,常有不入人世之境。某以為,若治南疆,一為通路,二為通商。”
宋穆輕輕落筆,肚中卻早已做好腹稿,這篇策論的主題自己也在其他書本上見過,《天下文刊》上雖然只分析了當前局勢,沒有給出解決辦法,但也足夠宋穆先擺事實,再講自己的道理了。
治理這等荒僻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讓俗世的東西充分的滲透進去。
先通路,路通則政令可達,偌大人間世事皆可傳入,山民從此不再與世隔絕,也能了解的當今變化。
而這一項,最直接的目的便是直接加強對南疆的掌控,有最便捷的道路,便也可以將兵力更快速的部署,鎮壓一切可能的動亂。
除此之外,通路也可讓其中百姓獲益,各部族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那么思想也不閉塞,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通路之后,便是通商。
通商的用處就更加簡單明了,用最直接的手段拉著這些部族百姓與文朝百姓相接觸,有了交集接觸,相互之間的經濟文化便可以不斷的融合。
不僅如此,在接受了漢民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和商品之后,這些人得到了便利,便也會逐漸產生依賴。
而如此,便又進一步進入了融合的路途之中。
山民可以用山貨來換取外界的商品,而同時,使用經濟手段,對其中的山民進行拉攏就變得更加的容易了。
宋穆筆尖寫到這里也是頓了頓。
腦中過往有的一些想法此刻都已經涌了上來,只不過這些辦法似乎也有些狠毒,或許會帶來一些不好的東西。
不過只是思索了片刻,宋穆嘆了一口氣,卻還是繼續落筆。
自己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秀才。
秀才寫的文章,不過抒自己的薄見,哪里就一定能夠被大人們看得上,還能奉為圭臬,立刻用起來呢?
于是宋穆就此開始認真的擺事實,講道理。
……
ps:本故事所有情節內容純屬虛構,切勿對號入座與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