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擺擺,牛車走得慢,迎著朝陽,好不容易到了鎮上,趕車的阿牛把車停在一家小酒館前。
“待會你們買完逛完就回來這里集合,我會在這里等你們。”
牛車上很多人都是給了往返的錢的,所以大家應了聲好便向四處散開。
王竇兒第一次來這里,林氏便讓她跟緊自己。
“弟妹,等我賣完手帕,我帶你逛一逛,剛才你說要買米?”
“是啊,家里的米吃得差不多了,我們家里又沒種只能出來買了。”
林氏點點頭:“其實就算家里種了稻子也不夠上交,我們也得出來買米吃,所以凡是能賺錢的活都想干。
只可惜我們家男人只有他一個男丁,要守著家里的田不能出來干活。
孩子又小,不然我就能出來做粗使婆子,一年也有一二兩銀子呢。”
王竇兒記得書里描寫的是一個架空的朝代,名叫大周。
老皇帝資質平平,庸碌無為,駕崩后太子登基,太子陰鷙記仇,苛捐雜稅,民不聊生。
很多貧苦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便白手起義,但被鎮壓。
而柳璟為了貪圖功名利祿,鎮壓起義隊伍,死傷無數,滿手血腥。
一想到這,王竇兒便渾身矛盾又難受。
幸好現在老皇帝還沒駕崩,柳璟也沒黑化。
一切都還可以改變。
林氏帶著王竇兒來到她平常賣手帕的布莊,是鎮上的一個小布莊。
已經是熟客了,布莊的伙計檢查了一下林氏的手帕,還有繡花。
“行了,十條,”伙計數了數錢遞給林氏,“一共三十文錢。”
林氏愣了愣,沒伸手去接,她想擠出些討好的笑容卻實在沒法子:“小哥,不是說好的四文錢一條嗎?”
“什么四文錢一條,現在我說是三文錢就是三文錢。你愛給不給。”雖然伙計口中是這么說,但他的手卻死死地壓著林氏的手帕,并沒有給回林氏的意思。
“可是三文錢一條會不會太少了,我買布和針線都要錢的,繡花的時候也得等孩子們睡了掌燈刺繡,而且我們已經合作了這么多回,能不能再給多一點。”
“不行,你沒看到那里還有很多跟你差不多的手帕堆積在那里,壓根都賣不出去。
我們布莊開門是做生意的,不是做善堂的。”
林氏難過地垂下頭,抿著唇。
王竇兒走過去看伙計所說的手帕,發現他說的積壓的那些手帕根本不是林氏的手帕。
林氏的手帕繡工精致,除了布料差一點,沒有別的毛病。
所以林氏的手帕根本不會積壓,這個伙計是故意欺負林氏是婦道人家,克扣林氏的錢。
王竇兒記得剛在牛車上柳琳就提過,林氏的這種手帕在布莊能賣十文錢一條。
伙計才給林氏三文錢一條,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賺七文錢,這生意也太好做了吧。
“嫂子,這鎮上不是還有很多布莊嗎,為什么不拿去別的布莊賣?”
留在這里讓一個伙計在這里尖酸刻薄的壓價,看著實在不爽。
林氏動了動唇,無奈地嘆了口氣。
伙計聽到王竇兒的話冷哼了一聲:“行啊,你想去別的地方賣,那就拿去賣啊,看看人家收不收你的。
我也是見你可憐才收你的手帕,別總是往自己的臉上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