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竇兒沒有打擾他們為即將到來的小生命而激動的相擁,悄悄地走出蒙館小院,準備出村步行到鎮上。
她想,若這時有便車坐那就再好不過了。
“王大夫?”
一把喜悅的聲音在王竇兒身后響起,王竇兒轉身一看,竟是李亭長一家。
李亭長長子在趕牛車,李亭長及其夫人正坐在牛車上跟王竇兒打招呼。
王竇兒心里一喜急忙說道:“李亭長,你們要出門嗎?”
“是啊,要到我媳婦娘家的村莊給那邊的畜生看病,順便去探望一下丈母娘。”
王竇兒了然,李亭長一定是去做小手術的。
李亭長在附近一帶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只要找他看過的豬苗都長得壯實,就連肉吃起來也比以前的要香甜沒臭味。
鎮上的豬肉佬也學精了,專挑肥豬買,不超過三百斤的豬都不要。
附近養豬的都著急了,忙著詢問那些能把豬養到三百斤以上的人,聽聞是找人看過病之后豬就胃口大開,吃得好,不發|情,自然就長肉了。
這不,李亭長的生意都擴展到隔壁村去了。
后來有人找他給公雞做手術,公雞變成閹雞,雞長得好,肉質嫩,比公雞和母雞都要好吃。
至此,李亭長忙瘋了,實在忙不過來,就手把手教了幾個兒子這門手藝,漸漸地李亭長家的生活就好了起來。
一大家子不用擠在幾間小破屋里,大家各自有了各自的院子,院子相連,小日子過得可舒適了。
李亭長是念恩的人,在后面柳家發生變故,還幫了不少的忙。
不過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王大夫你呢,去哪呢,要不要捎你一程?”李亭長問道。
雖然他們的牛車不大,但再坐一個王竇兒還是綽綽有余的。
王竇兒本就想著搭順風車,能坐一會是一會兒,不然光靠她自己走路,還不知道得走多久才能到鎮上。
“我要到鎮上辦點事,方便的話捎我一段路吧。”
“我們是到隔壁……”
“順路,我們要到那附近,快上來吧。”
李亭長打斷長子的話,不讓他繼續說下去,免得王竇兒聽到了。
王竇兒幫了他這么多,他卻不知道該如何回報,現在只是多走一些路罷了,根本不礙事。
王竇兒是個門兒清,剛才李亭長長子還沒說完就被打斷的話她已聽見,一聯想他父子倆不自在的表情便知道他們跟自己并不順路。
但她已經開口說要坐車,現在如果不上車,還不知道李亭長會怎么想。
于是她爬上了車。
一路上李亭長又問了她很多關于手術和術后護理的問題,問得很詳細,王竇兒也回答得很認真。
出了村不久,來到隔壁村村口時,王竇兒說她記起落了東西在蒙館,要返回。
她跳下了車。
“哎呀,你走路回去多麻煩,我們載你回去吧。”李亭長急忙說道。
“不用了,沒多遠,我走回去就行了,你們還要去忙,別耽誤時間了,讓別人等太久,不好。”
“那……”李亭長有些為難,他也知道第一次去人家那里,如果去得太遲了,人家還以為他在故意拿喬。
“我先走了。”
王竇兒假裝轉身往回走,李亭長咬咬牙讓長子趕車進了隔壁村。
他們不知道的是,王竇兒沒走多遠便又一次轉身朝著鎮上出發。
他們已經進了村,路上根本就沒了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