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搖搖擺擺的牛車上,兩小只十分興奮。
這是他們第二次坐牛車,第一次是半夜坐車,他們睡得迷糊糊的,到了縣上還在睡,回去的時候也在睡,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現在又可以坐車,兩個人興奮地東張西望,小聲地說話,偷偷地笑。
村里人偷偷地打量大寶和小寶。
這兩個孩子也夠慘的,娘親在世的時候是個病秧子,整日守著藥煲過日子,沒顧得上他們。
親爹又在縣衙當差,明明是有爹娘的人卻爹不疼娘不愛,爺奶還嫌棄。
沒人管,一個整日在地里打滾,一個整日哭得眼淚鼻涕一起流,臟得就像乞丐。
自從他們的爹娶了續弦,家里的日子好了,他們現在變得干干凈凈的,吃得好,面色好了,身上穿的衣服比他們家的孩子穿的還要好。
張氏這個整日看著他們的人都認不出來,更別說他們這些外人了。
若不是他們齊齊地叫王竇兒娘親,他們哪敢相信眼前的兩個孩子就是柳璟的乞丐兒子。
說也奇怪,都說后娘通常會膈應相公跟別的女人生的孩子,不是打就是罵。
怎么他們看著王竇兒對這個兩個孩子就像對親兒子一樣好呢?
“現在還沒自己的孩子,自然得疼著,以后若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未必了。”有村民小聲說道。
其他人忙不迭地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馬氏在一旁也聽到了,她可不敢說什么,因為就連她都是這么想的。
現在王竇兒對兩小只好,那是因為還年輕,還沒有自己的孩子。
若是有了自己的孩子,那就不一樣了。
王竇兒嘴角依舊掛著笑,仿佛沒聽到那些人的話,一路都在跟兩小只說話,直到他們到了隔壁村。
“阿牛,你先走吧,我要送兩個孩子去蒙館。”
“嫂子,我等一下你吧,從這里到鎮上還得很長一段路呢。”阿牛說道。
“可是,讓大家一起等也不是事。”
如果車上只有他們幾個人,那等一下還可以。
問題是車上還有好幾個村民,讓他們一起等,不太好。
“沒事,就一會的功夫,我們不急。”有村民說道。
其他人也點頭:“是啊,無礙,反正就一會兒的功夫。”
王竇兒給他們家里人看病都是象征性地收點藥材費,從不收上門問診的費用,比找其他的大夫要便宜多了。
而且王竇兒的醫術了得,很多疑難雜癥到了她的手里都能輕松解決。
所以大家并不介意在這里等那么一會兒。
“嫂子,你聽到了吧,既然大家都這么說了,你就趕緊去吧,我們就在這兒等你。”
阿牛把牛車趕到一棵樹下,然后停住。
王竇兒跟大家說了謝謝,帶著兩小只匆匆地往蒙館趕去。
把兩小只安全送到蒙館后,王竇兒又匆匆地往回趕。
一路小跑回到村頭,遠遠就看到阿牛他在向她招手。
“怎么這么快,這里到蒙館應該不近吧?”馬氏小聲說道。
又一次她要到鎮上趁墟,正好金寶的書本落在家中,趙氏在家里罵罵咧咧了很久卻不愿意送過去。
見馬氏要出門便讓馬氏送過去。
馬氏只好帶上書本,一邊走一邊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