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還沒淀粉一說,王竇兒給馬二的淀粉都是自己種的玉米提取的。
就算玉米的出粉率不低,但也耐不住浪費。
馬二知道玉米淀粉的珍貴,他暗暗把配方的分量記下,又開始另外做。
“好香,你們在煮蠔油?”馬氏走了進來。
“是啊,在做蠔油,不過這蠔油做出來的滋味沒有我在家鄉帶過來的香。”
“那些蠔肉不要了?”馬氏覺得有些可惜,“拿去曬成蠔干,煮湯清甜。”
“等一下,我有一個主意了。”
王竇兒的腦海里閃過一抹白光,后世的蠔油之所以香那是因為有各種添加劑。
現在他們這里并沒有條件添加各種添加劑,那就知道在材料上下功夫。
干熬出汁的蠔肉可以按照馬氏所說,先曬干。
曬干的蠔肉有著獨特的咸香風味,再把蠔干磨碎加入熬煮好的蠔汁中重新熬煮,或許就能賦予重新的味道。
說干就干,他們暫停了研發工作,把蠔肉擺放整齊放到屋頂曬干。
后來馬二按照王竇兒所說的操作,果然得到了味道很好,甚至比王竇兒從后世的購物平臺購置而來的蠔油味道還要更為鮮美。
用來做蠔油蒜蓉青菜,味道一絕。
大家說比吃肉還要好吃。
不過現在的生蠔是野生的牡蠣,沒有人工培育,產量不多。
而且得當季才有,用來制作蠔油,成本很高。
推出市場銷售也不會是普通的調味品,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消費得起。
不過由于蠔油的味道太過鮮美,得知王竇兒能大量生產以后,錢萬山不管價格,立即向王竇兒購買了很多,并運往了全國各地的廣香樓。
一道蠔油青菜的價格賣得比肉菜還要貴,但不妨一些饕餮慕名而來并夸獎萬分。
聽說京城還有文人為蠔油青菜賦詩一首,廣為流傳。
更是一度吸引了皇帝的注意,皇帝品嘗以后,驚為天人,當即拍板這道蠔油青菜成為御膳菜品之一。
而蠔油從稀少昂貴的調味品,一躍成為了貢品,還收到了皇帝親筆題字的匾額:天下第一鮮。
從此,王竇兒和馬二經營的醬園名氣打響,訂單絡繹不絕。
馬二并沒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而是孜孜不倦地幫王竇兒繼續研發各種醬料,而且每次出品的味道都比后世的要好。
雖然成本不低,但耐不住大家熱情搶購。
賺了錢,馬家干脆在醬園附近買地建了一幢和柳叁家一樣的宅子,從人人嘲笑的貧困潦倒之家搖身一變變成了大戶人家。
還沒成親的馬三成了香餑餑,大家搶著相看。
不過這都是后事且容日后再表。
***
日轉星移,沒過多久便迎來了柳叁新家入伙的大日子。
夜里子時,柳叁一家便依照日子先生所說提著鎮宅的物件,進了新家,又依照指示在家里的每個房間都點上燈,整個屋子都變得亮堂了起來。
他們又在每個房間的竹籃里撒上米和各種果仁和吃食,寓意五谷豐登。
所有的儀式都完成了,柳叁跑到門外放了一串炮仗,紅紅火火的炮仗碎灑滿整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