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宅院有覆蓋式無死角監控,現在沒有發現任何指紋和足跡等線索。兇手是如何進入房間殺人,又是如何離開現場的呢?
目前已知的線索:
第一:案發現場是一個密室,門窗全部從內鎖住。
第二:死者是晚上十點三十分鐘駕車回家,火災是次日零點十分發生的,這期間的一個小時四十分鐘之內,死于突發性心臟驟停。
第三: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進出過房子。
密室殺人,是古今中外一直被熱衷討論的題材,著名作家約翰·迪克森·卡爾,更是密室推理的大人物,被稱為“密室推理之王”,代表作品《三口棺材》和《猶大之窗》更是密室推理的大作。他在《三口棺材》中,借筆下偵探菲爾博士之口,對百年來出現的密室犯罪手法進行一次歸納總結——密室講義。卡爾將密室分為七個大類,又針對如何通過門鎖上做手腳的方法分為五個小點,成為了密室推理教科書一般的講義。
卡爾之后涌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家,他們不斷創新密室種類,開拓類型。至今為止,對于門窗內鎖的房間密室,共總結出有14種可能。
一:自殺。
二:自殺偽裝成謀殺。
三:被洗腦催眠后自殺。
四:看似謀殺的意外死亡。
五:死于房間內機關或毒藥。
六:從屋外鎖上內部門鎖。
七:從屋外鎖門,把鑰匙通過機關放回屋內。
八:屋外鎖門,警方打開密室之后將鑰匙放回屋內。
九:兇手躲在房間內,警方打開密室之后離開。
十:兇手扮成死者,等人打開密室報警的間隙替換尸體后離開。
十一:沒鎖門,利用機關讓房內的物體抵住房門。
十二:沒鎖門,通過表演和氣氛營造出從內鎖門的假象。
十三:沒鎖門,但通過布局讓人覺得即便不鎖門也無法逃出。
十四:房間為密室時,被害人沒有死亡,等密室被打開之后兇手才動手殺人。
密室殺人案本就注重推理,在沒有線索的情況下,重案組也只能通過猜想對案發現場的所有可能性進行復原。
“也許兇手一直藏在死者家中呢?那么大的一個宅子,藏一個人還是比較容易的。”林子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這種猜想不是沒有可能,只是覺得細思極恐。
你的家里,一直藏著一個想殺掉你的人,他和你共同生活,你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注視之下,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許他就藏在你不經常打開的柜子里,或者藏在雜物間的門后。
或者,他現在就站在你背后……
“就算死者是藏在兇手家中,他作案之后是如何離開的呢?覆蓋式的監控沒有任何死角,一定會拍攝到他離開的畫面。”我搖搖頭,否定了他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