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鬼火存在,在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異志》里,也經常談及到“鬼火”。
很多人會認為那是人的魂魄在世間游蕩,對于我們警方來說,有鬼火的地方就一定有尸體,特別是在這個火葬的年代,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冤魂在向警方求助。
小石頭是東安村的一名村警,個子不高,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他來到東安村的時候,正是村民和政府剛剛鬧僵的時候,氣氛很微妙。
他身穿著警服,腰間配著部分單警裝備,白天在鄉村里巡邏,夜晚就住在村委會里。每次遇到村民的時候他會下意識挺直腰桿,帶著炫耀與自豪向大家展示自己村警的身份,可是村民根本沒有人理他,把他當作一個異類。
可即便如此,小石頭還是照常在村子里巡邏,這是他的職責,他更是以此為榮。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聽到了村民關于蛇山西面鬼火的傳聞。
我們初步認為,這名死者是一個外鄉人,因為東安村排外,進而與其發生矛盾,村民們將其殺害拋棄到蛇山的一個防空洞里,所以沒有村民愿意提供線索協助破案。眼下只能靠我們自己尋找線索,如果能找到死者完整的遺骸,將是案情的重大突破。
黎夢很要強,即便腳踝有傷還是一路跟我們上了山,我們有意放慢腳步照顧她的行動,可她硬是咬著牙,一瘸一拐地走到了隊伍最前面。
就這樣,在村民異樣的眼光和竊竊私語下,由村支書許桓、村警小石頭和民警劉景源三人帶著“政府視察領導小組”走上了蛇山。
上山之后,由許桓帶路,我們一路向西,尋找著可疑的防空洞。
大約走了十幾分鐘,我們沿著半山腰繞道了蛇山的后面,發現了一個洞口。
這個是一個在山體中人工挖掘的山洞,洞口是一個不規則的半圓形,高約兩米,寬約三米。既然這個洞是當年村民用于躲避日寇侵襲的避難所,堅實程度可以放心。
我站在洞口,拿著手電向洞里面照了一下,里面沒有樓梯,是一個通往洞深處的斜坡,洞壁上開鑿了一些便于手扶的凹點。
“我先下去看看。”
我走在最前面,手足并用,下到洞里。
這個斜坡比較緩,卻異常濕滑,洞壁上也長滿了綠色的苔蘚,看來是這里荒廢已久,雨水灌入導致的。
斜坡并不長,我將重心放低,貓著腰向前走,來到了一處平地,這里潮濕陰冷,空氣中帶著一股腐爛的氣息。拿著手電筒向深處照去,前面仍有一段很長的路,空曠無比。
“下來吧,很安全!”
我回頭朝著洞口喊了一聲,聲音在空曠的洞穴中產生了回音,一直向洞穴深處傳去,仿佛是洞穴深處有一個人在和我對話。
大家紛紛下到洞穴里面,一下子從溫暖明亮的地上來到陰冷潮濕的地下,讓人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這里也太嚇人了吧,我還是第一次來這種地方,里面會不會有什么妖怪啊?”小石頭看著空曠的洞穴,很是緊張,身子猛地打了一個寒顫,顫顫巍巍地說道。
黎夢看著他害怕的樣子,忍不住笑道:“就你這小膽,怎么做的村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