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在蹲守民警的眼皮子底下進行了拋尸行為,由于民警的玩忽職守,我們就這樣和兇手擦肩而過。
而且,這很有可能是我們最后一次看見兇手。
對于黎夢提出的模仿作案,不是沒有可能,我們之前偵破的酒吧連環殺人案,就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的模仿作案。
秦法醫拿起肋骨,仔細觀察。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構造不同,這些尸塊可以很直觀地辨別出是一名女性,而從肋骨的發育情況來看,也符合之前秦法醫對死者年齡的判斷。
直觀來說,這些尸塊都來自同一名死者。
但是為什么切割痕跡不同,尸塊的大小差別也很大呢?
“從尸塊的腐爛程度來說,應該是兇手最先切割但并沒有首先拋棄的。如此想來,死者的胸部位置,應該是兇手最先切割的地方,由于兇手也是第一次使用電鋸碎尸,所以經驗不足,導致切割的效果并不好,很粗糙。而后兇手的切割逐漸熟練,也就出現了麻將牌大小規格統一的尸塊。”秦法醫淡淡說道。
熟能生巧,確實有這個可能。
既然這里是兇手最先切割的地方,那么一定會留下更多線索。
秦法醫對所有尸塊進行了仔細尸檢。
很快,秦法醫有了一個重大發現,
他在一個尸塊上發現了一個針尖一樣的木刺。
木刺在尸塊的切痕處,刺進了肉里,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到。
秦法醫用鑷子輕輕將木刺拔出,這根木刺只有三毫米長,非常細,就像是一次性筷子上的木刺一樣。
秦法醫立刻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了一下這根木刺。
“這根木刺呈扁平狀,準確來說,這是一塊木屑。”他低頭看著顯微鏡,沉聲說道。
這些尸塊是兇手最先切割的,這一塊針狀木屑很有可能是電鋸上殘留的,切割的時候粘在了尸塊上。之前鎖定的切割工具就是一把手持小型電動鋸,而這種電動鋸一般是用于園林伐木的修枝鋸,也佐證了我們之前的分析:兇手的職業和木匠有關。
兇手是園林工作人員?
可是黑色塑料袋上的水彩污漬又是怎么一回事?
園林工作人員怎么可能使用水彩?
難道兇手是一名園林景觀設計師?
如果是這樣,我們就鎖定了兇手的職業身份,只要通過這一線索,就能鎖定嫌疑人!
想到這里,我趕緊把這個線索告訴鄭所長,讓他在整個槐樹鄉內,尋找園林景觀設計師。
走出解剖室,遠遠就能聽見鄭所長的怒吼聲,他在狠狠地訓斥十二號蹲守小組的兩名警員。
正是因為他們的玩忽職守,才讓我們錯失了抓捕兇手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