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意味著純粹的惡,介紹人是中間商,而對孩子擁有強烈需求的買家,雖然將自己美化成孩子的“養父母”,但不可否認,他們才是拐賣犯罪的根源。
因為他們從購買的那一刻起,就是將自己的滿足,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我們常說,生命是無價的,沒有什么比生命更貴重。
生命無價,卻在某個骯臟的角落,被明碼標價。
沒有孩子,可以從人販子手里買一個孩子。
沒有老婆,可以去某國的邊境買一個老婆。
女大學生被綁架賣到了偏遠山區,如果她逃跑,全村的人都會一同把她抓回來,會遭到毒打,還會被鐵鏈鎖住。
五、六歲的孩子被打斷手腳,淪為街頭乞討的工具,如果他要不到錢,幕后的犯罪團伙就會不給他飯吃。
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正義和邪惡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目前區別正義和邪惡的唯一標準,就是至高無上的法律。
我們對張立平和陳碧進行了分開審訊,由我親自對這個拐賣兒童的犯罪團伙主犯進行審訊。
張立平因為幫助他人賣孩子有過前科,而出獄之后,他不思悔改,又做起了拐賣兒童的營生。
陳碧是他前往一個窮山村“收”孩子的時候遇到的。
在那種偏僻的窮山村,家家都有四、五個孩子。
我們都說“越窮的地方越能生”,卻沒有人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是大家的封建思想固化,還是重男輕女的習俗,又或是先進的思想不被接受,再或者是因為生理健康和計生用品的普及不到位。
他們養不起孩子,就會把孩子賣掉,在他們眼里,孩子只是父母的一個“物品”,可以明碼標價出售。
張立平在一個癡呆漢家中遇到了陳碧,陳碧原本是一個生活在都市的大學生,一次意外被拐賣到了這個山村,賣給了癡呆漢做老婆。
他們兩人住在一個不足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沒有水電沒有網絡,只有一張木板床,還有一床發霉的被褥。
她很不幸,在被張立平“買”出來之后,卻讓更多的兒童經歷了她所經歷過的不幸。
根據張立平供述,他十五年間曾經拐賣過二十二名兒童,其中有十五名是經過“梅姨”之手賣掉的。
對于梅姨,張立平也不知道她的身份信息,只知道她曾經使用過潘冬梅的名字,平時是一個媒婆,暗地里倒賣孩子,現在六十五歲,身高只有一米五,會講南江省方言。
隨著張立平的供述,越來越多關于梅姨的信息浮出水面,警方根據張立平的描述,請公安廳的一名高級工程師繪畫了一張梅姨的畫像。警方對外發布公告,全國對梅姨征集線索。
同時,警方根據張立平和陳碧的供述,對整個拐賣兒童的犯罪團伙進行拉網式抓捕。
半個月的時間,警方一共抓獲犯罪團伙的骨干人員七名,并依法對其進行起訴。
同時,寧州市警方上報公安廳,在全國范圍內對這個犯罪團伙拐賣的兒童進行尋找,并為其尋找親生父母。
至今為止,被張立平拐賣的七名兒童全部找回,被梅姨經手的十五名兒童找回了十二名。
還有三名孩子依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