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在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里,再次作案殺人了。
這也讓理論上的五歲犯罪嫌疑人賀明軒,徹底洗清了嫌疑。
本次死者是一名青年男性,從服裝打扮上來看,像是一個精神小伙。
案發現場在一處河邊的草地上,這里雖然是在集貿大廈的背街,但平時很少有人涉足。
技術隊在現場發現了一個疑似兇手的腳印,是一雙三十七碼的平底鞋留下來的。
法醫科科長任秋石和法醫曾嵐已經來到了案發現場,正在進行尸檢工作。
任秋石走到死者身邊,輕輕解開已經被鮮血染紅的襯衫扣子,一個觸目驚心的血洞出現在我們所有的面前。
和昨天晚上小賣部的案發現場一樣,死者的前胸有一個小拇指粗細的血窟窿,就像是被人用手指捅出來的一樣。
“連環殺人案?!”身邊的黎夢見到這個熟悉的傷口,忽然喃喃了一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起案件相隔時間不足二十四小時,特別是兩起案件的死者創口,確實像是連環殺人案。
但這畢竟不是寫小說,現實中的情況還是非常復雜的,也充斥著各種可能性,最不能忽視的就是模仿殺人。
模仿殺人的案情通常來說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因為兇手對某一起案件的殺人犯心生崇拜,是一種對前人殺人手法進行模仿的行為。第二種是正在發生的殺人案件,兇手模仿殺人手法,進行順風車殺人,讓警方把所有案件都算在真正的殺人兇手身上。
就本起案件而言,具體能不能定性為連環殺人案并且進行并案調查,還需要諸多的佐證。特別是根據尸檢的情況,以及能否確定兇器和殺人手法的一致。
任秋石和曾嵐也不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兇手使用的兇器是射釘槍,而射釘會留在死者的心臟里面。現場的情況不支持完成解剖尸檢,只能簡單查看了一下傷口,之后帶回解剖室進行解剖尸檢。
任秋石仔細觀察了一下死者前胸處的傷口,不斷有鮮血從傷口處冒出,他用手在死者的腋下嘆了一下尸溫,發現尸身雖然已經形成了尸僵,但是溫度并不冰冷。
“死亡時間在六小時以內。”任秋石淡淡說了一句。
這個時間讓我感到有些好奇,因為以我對任秋石的了解程度來看,他在推測死者的死亡時間時,會使用一個比較精準的時間范圍,范圍區間不會在兩個小時以上,但是他這次竟然把死亡時間的范圍定在了六個小時之內。
尸溫,在法醫學上指人死后的體溫。即人死后生活功能完全停止,無熱能產生,尸體逐漸變冷。尸體的露出部位,在6—10小時后即降至于周圍氣溫相等。
“一般成年人尸體,在常溫室內,平均每小時約下降0.5c。整個尸體完全冷到與周圍氣溫相等,約為一晝夜。尸冷的快慢與年齡、胖瘦、衣著厚薄、環境、季節等有密切關系。如健壯、肥胖、成年的人,較瘦弱、老年的人或者小兒的尸溫下降慢。患破傷風、敗血病等死亡的,尸溫還可能短期上升。
測定尸溫,以測定直腸溫度為精確。測定尸溫對推算死亡時間有一定意義,但是必須考慮尸體內外各種因素對尸溫的影響。
案發現場在河邊的草地上,現在是秋季,晝夜溫差非常大,即便是在白天,早晨的中午的溫差也特別大。所以單單從尸溫上來說,很難判斷出具體的死亡時間。”任秋石緩緩說道。
“要不你測一下直腸溫度吧。”我有些幸災樂禍地說道。
通過直腸測量尸溫,是法醫的常規操作,不過我還從來沒有親眼見到任秋石這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