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回來時,這才感覺到,兩地的路途真的是太遠了。
再加上忙碌了大半天,滴水未進,肚子也餓了,那一大包原本不算太重的曲曲菜,越走越覺得重,人也越走越覺得累。
再后來,真的是感到,一點也背不動、走不動了。
扔了吧,感到可惜,不扔吧,這身體是吃不消。
急得我在回來的路上,走走停停,停停哭哭,哭了好幾回。
每一次,總是想到一家老小,或許都在家中,等著我把這些東西拿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回家當飯吃,雖手疼腿軟,精疲力竭,但是,我還是艱難地、一步一挪地回到了家。
當母親打開包裹,見到那么多綠油油的野菜,那是喜上眉梢、笑逐顏開。
看到整日里為生活發愁的母親,那難得的笑臉,我是既高興又覺得委屈。
高興的,是母親笑了,因為全家人有菜吃了。
委屈的,是埋怨母親問都沒有問一句,女兒是如何背回來的?路上作了多少難?哭了多少回?忙了一天,肚子餓不餓?女兒累不累?
一回生、二回熟。
后來,只要是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時候,我就經常跑到黃河灘邊去撿拾東西。
黃河灘旁邊有一家大農場,因為里邊都是機械作業,耕種作物,所以,翻地時,采用拖拉機犁的地。
土地翻過之后,下邊的蘆葦草根就露了出來。
以前,工業少,生態環境好,那些草根都是甜的。相互傳開后,百姓們都爭著去那里,扒、拾草根。
農場的地方,比拔曲曲菜的地方還要遠上好幾里地,就在黃河中心水道附近。
趁著星期天沒有上學,我就扛起鋤頭,準備出發。
后來想了想,就哄騙著小妹齊香,帶著她一塊去。
之所以帶上她,第一,是想讓自己有個伴;第二,是我揀拾之后,讓她看著,防止被別人順手牽羊給順走了。
黃河水邊的土是非常粘的,只用鋤頭扒一下,大塊的粘泥就立刻把鋤頭粘滿了,無法再扒。
所以,扒一兩下,就得停下來清理,用腳把粘泥蹬掉,又累又慢。
干了一會,我慢慢地找到了竅門,只扒露頭的草根。扒出來的草根,上邊還粘有好多泥土,我就讓小妹在那一邊看護著,一邊幫著忙剝土。
就這樣,到了下午,我們就扒了非常多。
我把它們,捆成兩大捆,大約有五、六十斤重左右。
我用扁擔挑著,讓小妹扛著鋤頭,起身回家。
俗話說:“遠路沒輕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