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將軍張龍在絕望之下,最終挑選一支精銳士兵,全部披上厚甲,騎上戰馬,由他親自率領,強行突圍……
“元帥,卑職率軍,一到戰場,就被敵軍包圍起來,但我軍全體將士,無不以一當十,仍以雷霆萬鈞的氣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同敵軍展開了激戰。無奈腹背受敵、哀鴻遍地,不得已全線撤退。”
“不曾料到,在撤退途中,竟再次遭遇敵軍援軍的到來,前后夾擊,在此危難關頭,可嘆我軍士氣是一落千丈,已經完全失去戰斗力,節節失利。”
“萬般無奈之下,我軍只好深入敵人腹中,開展全面的游擊戰術,使敵軍的安全受到威協,最終獨僻佳徑,轉道顴山,進軍額山,與前將軍王朝最終匯合。”
“在元帥的鼓舞和支持下,我軍廣大官兵在此一戰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爭熱情,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有力的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軍的信心,粉碎了敵軍的美夢,對我軍接下來的進攻,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后,再來看一看右將軍趙虎。
趙將軍率軍行至右側顳山,還沒準備進山之際,只見漫山遍野的敵軍沖了下來……
……
…………
………………
戰爭已經結束。
早已倒在地上的軍旗上
“趙”字依稀可見。
血,
染紅了整座右顳山。
“元帥,卑職率軍,剛至右顳山,就遭遇敵軍數隊同時進發,每隊都配有火銃、長弓、大弩。作戰伊始,敵軍先發火銃,再射弓箭,最后是白刃廝殺。”
“面對敵軍的大舉進攻,我軍臨時組織了兩支突圍部隊,準備向左右兩個方向,一起鳴鼓強沖突圍。企圖打開一條出路。但是終因寡不敵眾,一連突圍了五六次,都沒有成功。”
“將士們為了保存實力,丟盔棄甲、爭相逃命,無奈因互相沖撞踐踏,死傷的人不計其數。
(本章未完,請翻頁)
”
“正當我軍準備原路返回的時候,天公不作美,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風聲、雷聲、雨聲、水聲和雙方的喊殺聲匯合在一起,像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曲,也像是一首凄涼的交響曲。
無路可退,就不再退。我軍人人摩拳擦掌,戰斗情緒異常高昂。像猛虎下山一樣,勇猛地沖破了敵軍的前沿陣地,高聲吶喊著,一起殺進了敵人的大本營—貓耳洞。”
“金鼓連天、勢如破竹,槍林彈雨、白刃相接。雙方從早上殺到中午,我軍的將士無一人怯戰后退。經過十余次,激烈的戰斗,終將大本營中的敵軍殺得大敗。”
“敵軍右翼主將,正在營帳中休息,聽聞撕殺聲后,慌慌張張急急忙忙地爬起來,披上鎧甲,翻身上馬,正想抵抗,被我軍一槍刺于馬下。”
“但是最后,敵軍匯合之后,實因軍力懸殊,兵敗于陣。雖然如此,但是我軍在浴血奮戰中所展現的壯烈畫卷,正是我們不畏強暴、勇于獻身,寧死不屈的精神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