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四五日,法源已恢復如常。和兩個徒弟定好明日啟程,便提筆寫了辭貼要界武送往夏善信處。
不一會夏善信便拎著一個包裹過來,見到法源便道:“本欲挽留大師多待幾日,又恐耽誤大師要事,明日別去,不知何時方可聆聽大師佛音。”
法源回道:“盤桓在此已有半月,不敢再添紛擾。這里離那龍華寺不過三百里,將來施主若是有暇,可來寺里靜修,日常有所疑惑時,亦可書函往來。”
夏善信稱是,隨后便遞上包裹,道:“這不過是我一孫兒幼時舊衣,請大師不要嫌棄,我那孫兒小小年紀就已虎背熊腰,這幾件舊衣,或許能過一些吉利,還請大師轉交給那小玉林。”又捧起一個匣子遞上前去:“這幾封紋銀也是為玉林準備,煩請大師代我購些滋補藥品與其食用。佛祖保佑,望其能平安長大。”
法源合十謝道:“施主菩薩心腸,這些錢物既是給他,我即不便謝絕,在此代玉林謝過。只是近日諸事不足與外人道也。”
.......................
第二日告辭了善信,師徒三人背起行囊挑起書箱,再度上路,只是法源的懷里多了一個幼嬰。
出發不久,法源交代二徒:“經此變故,還是不要乘船了,若是有人問起這嬰兒,就說是在錢塘拾得。”
又問起界武在后來去密林埋尸時是否另有發現,界武道:“我曾檢查過他的尸身,全身上下約七八處刀劍創傷,可造成致命傷的卻不是那根羽箭。那人心口整個凹了一片進去,胸骨斷裂了四根,其中一根應當刺進了心臟。身上只有一塊玉牌,除此之外,別無他物。”接著掏出一塊玉牌出來,只見玉牌之上刻有八個字:百川異流,同歸于海。
法源點了點頭,心道:可能要請朝中舊友幫忙查探一下這運河慘案,不知這幼兒是不是與運河慘案相關聯。
行走了半日,師徒停下來歇息。此時界文正喂食玉林,界武問道:“師父,那日在林中您抱起玉林飛奔而去的功法,是否就是傳說中的一葦渡江?”
(本章未完,請翻頁)
聽到界武的提問,界文也抬起頭看向了法源。
法源點頭道:“不錯,確實如此。一葦渡江本是達摩祖師留傳下來的一個高深步法。當年為師隨你們師祖學佛習武時,有幸在少林進出武經閣,參閱了不少武功秘籍,其中就有這一葦渡江。”
界武嘆道:“天下武功出少林,名至實歸。”
法源接著道:“世人謠傳達摩祖師北渡長江時,折了一根蘆葦,然后施法術化蘆葦成一葉小船,飄然行至對岸。其實是達摩祖師運用輕功步法,踏浪而行。”又道:“我之所以未曾教授你們此功,皆因之前你們功力未到,后來又隨我至天竺取經,一路不便。既然你們今日問起,就是機緣已到。你們且記下口訣……”
界武喜形于色,豎起耳朵凝神聽講,界文也看向師傅,專注起來。
“氣運任督,相隨上下,涌泉汩汩,日月升落,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教授完口訣,法源又道:“這段口訣,既有心法,又含招式,你們切不可貪圖冒進,應循序漸進,先筑基固本再起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