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玉林又講完了一遍,法源摸起下巴開始沉思:高山大川、江河海湖、雷霆雨露,草木榮枯……見始終不得解,又閉上眼睛在頭腦中開始搜刮經典。
就這樣過了一會,法源張開眼睛道:“難道是禹步?”又向玉林問道:“聽你武師父說,你覺得自己這兩日真氣有所增長?”
玉林答道:“這兩日我入定后,去冥想鼎上的圖案,自我感覺真氣有所增加,另外之前真氣還出不了丹田,現在已經能快到會陰了。”
法源又問:“你練功時是坐還是站?”
玉林道:“按照武師父教的,結跏趺坐。”
(本章未完,請翻頁)
法源點點頭,道:“你日后在方便之時,也可以試試站立練功,輔之踏起禹步。”
“何謂禹步?”
法源笑道:“我也不能確定,可能如同那方鼎上所刻圖案里那人的舉手投足狀。”
見玉林面露疑問,法源又道:“不過既然你武師父教你的,你能行之有效,今后也可按照你武師父教授的去做。兩種法門,或有區別,但只要殊途同歸,可并行不悖,不必拘泥于一法。”玉林稱是。
收拾完畢,眾人繼續上路。走了一會,界武問道:“秋林景泉,你們習武已有四年,可記得如何化氣為力?”
秋林沉凝片刻后,回道:“當初師父教導咱們佛教有五神通一說,其中之一就是‘漏盡通’。”轉頭看向了玉林,背誦起來:“有前輩高僧依《楞嚴經》火光三昧法門,化氣為力。傳有口訣:欲成漏盡金剛體,定照莫離先天氣。觀遍百轉通經絡,化成力士伏邪魔。”
說完秋林又望向界武,哀怨道:“武師父,這個口訣我背的滾瓜爛熟,道理都懂,可最終如同真氣臨于門前,就是推不開那扇門,力不得而出。”
界武笑了笑:“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些事情,道不道,名不名,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還要靠你們自己參悟。”
玉林在一旁聽著秋林和界武的對話,覺得武師父可能別有深意,暗暗記下了剛才秋林所說化氣為力的口訣。雖然目前自己真氣僅僅出了下丹田,還未到真氣化力的程度。但磨刀不誤砍柴工,權當是試練小周天。
而在另一邊,泗水縣令郝應全突然對捕魚起了興趣,帶著兩個跟班沿著泗水河向西,一路上遇到漁夫就向他們打聽如何捕魚,聊的興致上來時,還遞上美食美酒,又悲憫起近日來的接連天災,宣導起天后對泗水恩賞和關照。反正接下來幾日,也不知和多少個漁夫喝了多少醉酒,敘了多少暢言,總之親民的形象,深入漁民之心。
ps:再次強調,本書內武學相關,純屬作者牽強附會胡編亂造。離金大俠遠矣,難免貽笑大方,諸位切勿見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