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對大明來說,外面的心頭大患是滿清,而在內,儒家已經成為了華夏的桎梏!”
李銘語不驚人死不休,對現代人來說,儒家的影響依然存在,但卻遠遠不及封建王朝的時候,這句話讓一直受儒家典籍熏陶教育培養出來的崇禎驚詫莫名。
“銘哥兒莫非對孔孟之道有所不滿?”
“不,正好相反,即使是對大部分現代人來說,孔孟二位先師都是無可置疑的圣人,我也不例外,我看不慣的,無非是后來的一些儒家門徒而已。”
“這確是為何?”
聽著李銘略顯矛盾的話,崇禎有些疑惑。
“老朱耐心點,聽我慢慢說道說道。”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廢黜百家,至大明之時,已有兩千余年了吧。”
“不錯。”
“在過去的時代,儒家的皇權天授,對當時的漢武帝來說,無異于一方鞏固皇權的良藥,極大的維護和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因此儒家可謂是和華夏的封建王朝一拍即合。”
李銘一番話讓崇禎陷入了沉思,緩了緩,李銘整理了一下措辭,繼續說到。
“老朱你發現沒有,歷史上幾乎所有文治武功的一代雄君,從來沒有把儒家當做是天條一般信奉,相反,儒家更像是他們手中的一件工具。”
這番話說的崇禎眼前一亮,隱隱抓住了一些重點。
“您到了現代也有一段時間了,您覺得,現代的一些東西在那些儒家腐儒眼里是什么?”
“是旁門左道,是奇技淫巧!”
漸漸回過味來的崇禎有些咬牙切齒。
“不錯,我不是針對儒家,而是幾乎所有的學說學派都有排他性,別說對外,僅是對內,儒家不也分為好幾個流派互相排擠嗎,孔孟先師勸人向善,教會我們無數做人的道理,這一點是沒錯的,這些好的一面時至今日,都在影響著我們這個國家,然而這不是一些或迂腐,或心懷鬼胎的儒家門徒拿著先師的典籍,引經據典的對您,對天下人指指點點,禁錮人們的思想,教他們應該做什么說什么的理由。”
崇禎繼續深思。
“儒家統治了華夏數千年的思想,也曾為這個國家創造出無比的輝煌,然而到了如今的大爭之世,在遙遠的歐羅巴,各個列強已經在大海上乘風破浪,靠著巨艦大炮對著世界露出了他們的爪牙,瓜分著全世界的資源,而華夏在干嘛?沉浸在儒家編造的世界中心,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偏安一隅,慢慢腐朽落后,大明之后的滿清,更是將閉關鎖國,夜郎自大這一點進行到了極致,以至于到清朝末期,一只人數兩千人的英國軍隊,在擁有四萬萬人口的華夏大地上如入無人之境,兩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門踏戶,彼時的滿清,比之您那會的大明更加不如。”
“不知銘哥兒有何高見。”
崇禎似懂非懂的問到。
“老朱,其實我想說的很簡單,時代變了,不能再墨守成規,儒家已經不能再作為華夏唯一的選擇了,困則思變,您看現在的華夏,人民安居樂業,物產的豐富,讓大部分華夏百姓從農事中解脫出來,高樓大廈,飛機火車網絡能讓天下貫通,在邊境線上,我們有雄兵百萬,預備役更是有數千萬,只待戰事發生,便能立刻征召千萬大軍,在遙遠的大海上,有我們的軍艦,我們的導彈,能在半小時內,攻擊到地球上任意一個地方,即使現在的華夏不算全球第一強國,卻連世界第一強國都不敢對我華夏輕言刀兵。”
“老朱啊,時代變了,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怎么治民,怎么維持現狀,眼光放遠一點,我很喜歡現代年輕人們說的一句話,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