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從來都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主,臨朝十七年,換了五十相,殺了七個總督,余下六部尚書往下大大小小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但是不管官員如何如同走馬燈一般不停的的換,主事之人依然是那個固定的利益團體。
士族,門閥,朋黨,勛貴的貪得無厭,得寸進尺,腐朽守舊,已經讓這個帝國奄奄一息。
這些李銘知道,后來的崇禎也知道,但是就算是身為皇帝的崇禎,就算是崇禎誰攔殺誰的狠話放的震天響,面對眼前這些能為國死節的忠臣們,崇禎依然不敢說的太深。原因無它,眼前這些人,本身就是士族門閥培養出來的,他們的親人朋友,老師弟子,全都被盤根錯節的利益捆綁得死死的。
若是崇禎此時喊著打土豪,均田地的口號,已經失去民心的崇禎,再失去士族勛貴的支持,那才是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此時的崇禎發自內心的升起了一股無力的感覺,那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力感,好在,吾道不孤。
一邊想著,一邊看了看旁邊東張西望的李銘。
“所以,朕欲重啟廠衛。”
眾人聞言大驚。
“陛下,此時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孟兆祥急忙出聲制止到。
一直以來,雖然皇權至高無上,但是皇權和代表著儒家的士族百官某種意義上一直是相互制衡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君權和相權之爭。而廠衛,便是皇帝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崇禎此言,無疑是要重新把所有權利抓在手上。
以前的崇禎,就算再剛愎自用,殘忍嗜殺,也無非是在讀書人編織的圈子里轉悠,如同如來佛手掌中的孫悟空。畢竟,你皇帝再神通廣大,也需要讀書人來為你治理天下,沒有了廠衛,皇帝不是千里眼順風耳,還不是隨便大臣們忽悠。
盡管今天到場的大臣已經算是明末群臣中的清流,乍一聽崇禎此言,依然是本能的想要出言反對,因為他們本身代表的就是士族,所以不論忠奸,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很默契的沒有把廠衛的影響跟崇禎點透。
“陛下可知此事,將會對朝堂和士林造成多大的震動?”
李邦華是在場眾人中年齡最大也是最為穩重之人,他沒有直接出言反對,而是提醒了崇禎這其中的利害,意思很明顯,想讓崇禎知難而退。若是之前的崇禎,少不得又要糾結一番,然而此時的崇禎確實早已堅定了心意。
“李大人,孟大人,容在下問一句,兩位這會說話的立場,是站在士族官員的立場,還是站在大明的立場上?”
崇禎正欲開口說話,站在一旁半天不曾開口的李銘插了一嘴。
“自然是為了大明。”
李邦華看了一眼崇禎的臉色,見崇禎沒有說話的意思,朗聲回答道,之時聽起來卻沒有多少底氣。
“若是為了大明,就大明目前的狀況來看,以小子愚見,重新啟用廠衛,已是勢在必行!”
“此話何解?”
“無它,群臣不堪用爾。”
“陛下,此人信口雌黃,惑亂君心,臣懇請治此人欺君之罪!”
饒是李邦華人老成精,也架不住李銘指著鼻子罵他不中用,無奈之下,只得向崇禎告狀。
不過崇禎只是笑而不語,完全沒有說話的意思。
“李大人!容小子再問一句,若是群臣稍微有用一點,那這大明為何會糜爛至此?是陛下的原因嗎?之前陛下在爾等口中,可一直是一位從善如流的圣明天子啊。你們要一個眾正盈朝,陛下便給你們一個眾正盈朝,結果呢?這么個破敗的大明江山,就是爾等給陛下的回報嗎?”
盡管崇禎毛病也很多,然而在別人面前,皇帝的威信還是要有的,所以李銘并沒有說崇禎的問題,而是在對著李邦華等人窮追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