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從李闖稱帝開始吧,據可靠奏報,李闖稱帝后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東征,最多半月內,就會度過黃河,由山西直奔京畿而來,諸位愛卿可有何良策?”
崇禎開口道。
“陛下,這消息可靠嗎?”
王家彥作為剛升上來的兵書尚書首先問到。
“朕既然拿到內閣來說這件事,消息來源就是絕對可靠的。”
“既然如此,那必然是調集兵力,全力嚴防死守。最好是拒李闖于黃河之外。”
蔣德璟開口到。
“王尚書,你乃兵部尚書,軍伍之事你是內行,你來說說。”
崇禎不置可否,反而對王家彥問到。
“回陛下,蔣尚書所言,幾乎不可能做到。”
王家彥一邊說著,一邊小心打量著崇禎和蔣德璟的表情。
“繼續。”
崇禎面無表情。
“回陛下,去年孫督師兵敗郟縣,朝中精銳已付之一炬,依去年最后從潼關傳來的戰報,闖賊已有五十萬人之巨,若李闖真的提兵東進,臣預計,至少會帶三十萬人馬,而山西附近,幾乎已無可調之兵了。”
王家彥說的很委婉,實際上,又豈止是山西無可調之兵,四川的張獻忠,關外的滿清,如今還有迫在眉睫的李自成,大明這條破船已經是處處漏水,力有未逮,就差說句無力回天了。
王家彥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都是聰明人,都認識到這其中的問題關鍵所在,原因很簡單,但幾乎又無解,沒兵沒錢。。。于是乎,幾乎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諸位大人,在下有一些話要說。”
李銘見半天沒人說話,忍不住出言開口道。
“諸位大人,有一件事各位必須要承認,自從當年朱仙鎮之戰之后,我大明官軍和李闖就已經攻守易形,我大明官軍已處于弱勢,可讓在下不解的是,為何朝中,朝中是真的看不清形式,還是為了朝廷顏面,始終督促前線跟李闖硬碰硬,導致朝廷一點一點不斷的把最后的精銳骨血,用添油戰術投入剿寇這個無底洞之中。”
李銘說到這兒,在場眾人都情不自禁的用眼角余光看向崇禎,暗暗為李銘捏一把汗,在座的包括崇禎都知道,死要面子的,就是咱這位陛下。
“咳咳,好了,銘哥兒有辦法就說辦法。”
崇禎老臉一紅,被眾人盯得有些尷尬,趕緊催促李銘往下邊說。
“微臣遵命,各位大人請往這兒看,山西雖然多地形復雜,山地,丘陵,盆地都有,但是幾乎沒有任何關隘天險可以堵住李闖的必經之路,所以微臣建議,與其分散兵力一城一池的死守,被闖軍挨個吃掉,不如棄守一部分地方,集中兵力守住關鍵關隘。”
李銘語出驚人,驚人的地方不在于這個謀劃有多精妙,在場各位幾乎都能想到這個辦法,但是你當著崇禎的面說什么不戰而退,之前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前車之鑒可還歷歷在目啊。
“豎子!我大明怎可不戰而退,弱勢如此做了,我大明朝廷顏面何在!”
李邦華怒拍桌子斥道,看似在斥責李銘,實則暗暗提醒李銘別在崇禎面前說棄土之類的話,免得讓崇禎認為你在怯戰畏戰,老頭兒是個厚道人吶!李銘心中說到。
沒辦法,以前的崇禎確實是這樣的人,就喜歡說話好聽的,一個袁崇煥三年平遼之言,他信了,然后后面的楊嗣昌,高起潛,洪承疇,周延儒,只要說的好聽,能把崇禎皇帝哄得心里舒服了,就能得到崇禎信重,反之,下場自然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