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他的想法很簡單,在人群混戰中,摸到中隊長的附近,然后開槍打傷他,再生擒就很容易了。
可見到了真正的白刃戰戰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很幼稚。
政委他不會玩刀。
這種事情基本不可能會發生,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雙方都是有組織的職業士兵,怎么可能沒有防范。
這又不是毛子政委,帶頭沖鋒。
小鬼子中隊長被包在中間,王恒根本沒有機會,他又不能隨意開槍突突了,萬一打死了怎么辦?
一下子就少了百來分呢。
強行硬上吧,小鬼子不是吃素的,刀劍無情,王恒又沒有身著重甲,能防御刀劍劈砍,冒然突進,極容易被鬼子捅上幾刀。
他也不是什么武術世家出身,一個平頭老百姓,哪里會什么拳腳功夫。
就算會一點武術,在這種有陣型有組織的白刃戰中,作用也不大。
武術是武術,打仗是打仗,武術切磋有切磋的規矩,打仗有打仗的規矩。
別看拼刺刀的動作簡單,沒有武術花里胡哨,可這些動作也是了不得,一下有一下的名堂。
有人會說了,可以用大刀破了小鬼子的刺刀啊。
就像是破鋒八刀那樣,拿著大刀嘩啦啦幾下,就砍死一個鬼子。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具有極高智慧的八路軍在訓練時,注重的是刺刀拼刺而不是刀法,就能看出來大刀對上刺刀沒有什么優勢。
以前用大刀是因為沒辦法,刺刀這種東西看起來簡單,但中國的加工水平要制造還是很困難的。
這也是八路軍研制出八一式馬步槍時,采用了三棱軍刺這種原始落后刺刀的原因。
刺刀不夠怎么辦,那就造大刀嘛,大刀這東西多簡單啊,一個打農具的鐵匠都能做,材質沒什么要求,管它生鐵熟鐵,只要厚重就行,砍壞了不心疼。
當年喜峰口戰役打完,全國沸騰,民眾紛紛募捐,送到大刀隊的物品里,大把大把的大刀,最需要的槍支彈藥是一件沒有。
王恒以前看過一部講西北軍大刀隊的電視劇,里面說用大刀可以有效的劈歪刺來的刺刀,從而近身反劈了小鬼子。
這句話說的簡單,但要做起來,那是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的絕技,比如張大彪這樣的人。
步槍上的刺刀是由西班牙方陣演化而來,將方陣里的長矛兵和火繩槍兵功能合并了起來。
步槍刺刀本質上就是古時候的長矛。
長矛陣對上只拿著短刀的刀陣,基本是刀陣落敗。
一寸長,一寸強啊!
除非有四十米的大刀。
王恒這樣空有一身力氣的莽夫,去單挑鬼子可能還成,但面對上鬼子刺刀陣,看著刺來的刺刀,王恒躲都不知道怎么躲。
看著就在眼前的積分,他愁啊,該怎么辦呢?
他略微思考一會后,決定先打死旁邊的鬼子再說。
最后一個彈匣換上,擠進了人群的第二排,在人與人的空隙中,朝著中間垂死掙扎的小鬼子連續射擊。
“啪啪啪啪嘚”
王八盒子射出了四發子彈后,出現了卡殼.......
“呸,真是垃圾玩意,系統加成都救不了這破槍。”
王八盒子為什么差勁?
不是因為它威力弱,而是可靠性差,王八盒子這個外號的由來,是因為它的手槍套外形圓潤,非常像王八的背部。
而槍套之所以鼓鼓囊囊的,是因為里面有放備用擊針和彈藥的附件包。
為什么要放備用擊針?
因為質量差啊,擊針容易斷。加上加工工藝沒有歐美國家好,早期型號的彈匣又容易掉落,這也是王八盒子口碑很不好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