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飛速換了衣服,尋著烤肉味跑到樓下飯桌。露天吃烤肉,林蔚可是第一次。她見過別人家在小區里吃露天的烤肉。支個桌子,架上炭火,那肉在黑色的爐子上翻幾翻便變了顏色,起了香味。
這時一個陌生的卷發阿姨看著林蔚摸了摸頭:”這就是小林蔚呀。我第一次見呢。“另一個陌生的眼鏡叔叔站在爸爸旁邊問道:”還認識我嗎?我還抱過你呢?你爸媽提過沒?我姓韓。“
林蔚在腦子轉了轉,什么信息都沒有。
但這真是個熟悉的句式——我還抱過你呢。
抱過你,好像是一件可以快速拉近距離的神奇事件。
所有人都知道,抱一次怎么可能記得住,但還是要說。就好像遙遙無期的單相思,突然捅破了窗戶紙一樣尷尬。
為了不尷尬,而變得尷尬。
林蔚聽著這些陌生的相互寒暄覺得無趣極了,只覺得認親環節像一團亂麻。
用嘴講又講不清,看著臉又記不起。
這讓她想起曾經的春節。
裹得像只棕熊,然后面對著一圈兒一年也見不了的叔叔伯伯,這個是三姑奶奶,這個是七舅姥爺,那個是干兒子的二表姨。
然后還要挨個回答問題。
“你叫我什么呀?”
“你還記得我嗎?”
“會不會自己穿衣服了呀?”
“你不是學舞蹈呢嗎?給大家表演一個吧!”
林蔚那么喜歡表現的性格也被一群探尋的眼光逼得收斂回去。
他們并不是想看你到底會什么,那種眼神,好像在看一只動物園的猴子,或者說,在看一個樂呵。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日子里,滿足一下虛無的好奇心。
林蔚扣著桌腳求助似的回頭看向陳灣灣,江彌正站在她面前,天色已經有些暗了,紅霞映照在江彌的臉上,讓林蔚更看不清他的表情。
想起剛才的爭吵,林蔚警鈴大作。
”你別欺負她!“林蔚朝江彌喊起來。
大人們都一齊朝那邊看過去。幾個大人和幾個小孩兒的視線匯聚在一起好像一卷毛線團。
“楊奕,過來吃飯!”卷發的阿姨扯起脖子。這句話好像貓咪的爪子,撕開了這個線團。
林蔚仔細地看了看那位阿姨,打扮的好像媽媽裁剪書里的模特。媽媽好像從來沒有這樣打扮過。
隨著幾個孩子的到來,打斷了林蔚的視線,認親環節又填入了新的成員。
那個卷發頭是楊奕的媽媽,陌生的眼睛男是楊奕的爸爸。
而林蔚的爸爸林濤,與楊奕去世的爺爺稱兄道弟。
林蔚忽然想起母親的話:樓下有兩個孩子,得叫你小姑。
原來那個該叫自己姑姑的人,是楊奕。
真是復雜的可以。這種人物關系讓林蔚感受到了之后在五年級第一次看《紅樓夢》的感覺。
輩分與年齡的參差,讓六歲半的林蔚很難管三十歲出頭的女人叫出姐姐兩個字。
管比自己大幾個月的楊奕叫侄子,也沒舒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