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斜眼說完他的辦法,周大頭心里已經翻起了驚濤駭浪,沒想到周斜眼居然連這幾百年都沒人敢用的辦法給找了出來。
其實古代都有專門的獵熊的獵人,你想想看古代怎么說的來著?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在后來熊掌更是被列成了八珍,明朝的《玉芝堂談薈》里說:“八珍是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蟬。”
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吃熊掌的習慣,到了后來熊掌更是皇親國戚最喜歡的東西。
《左傳》里記載春秋時的楚成王和晉靈公都是吃熊掌的高手,尤其是楚成王這人更是喜歡熊掌到了離譜的程度,當他被叛亂的人抓到的時候,臨死前竟然還請求再給他吃一次熊掌!
既然有人喜歡吃熊掌,自然就有專門獵熊的獵人,而獵熊的方式多種多樣,而這蜂蜜包就是其中一個流傳下來獵熊的辦法。
這蜂蜜包并不是里面包著蜂蜜的包子,而是找來一個蜂巢,先用煙將蜂巢里的蜜蜂給趕跑,然后再熬制上一鍋特制的麥芽糖,熬制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往里面加野蜂蜜,因為熊的鼻子最是靈敏,有一絲一毫的不對勁就不會上當。
熬好的麥芽糖非常粘但聞上去不是那種膩到骨子里的甜,反而是有一種野蜂蜜的淡淡清香味,然后將熬好的麥芽糖均勻的澆在蜂巢之上,因為興安嶺這邊的天非常冷,所以只需要將蜂巢放在外面凍上一夜,麥芽糖就會像是一層溢出來的野蜂蜜一般掛在蜂巢上。
獵熊的人就會找一個比較高的紅松樹將蜂巢給掛上去,在蜂巢的前面再用手腕粗細的麻繩掛上一塊重木,要不了幾天熊瞎子就會聞到蜂蜜味爬到樹上舔蜂蜜吃。
因為紅松樹很高,再加上蜂巢前面掛了重木,熊瞎子想吃蜂蜜就得用一只手去撥開重木,重木上面掛著麻繩所以被撥開的重木一定會彈回來打在熊瞎子身上。
熊瞎子性急,一來二去就會更用力的去撥弄那塊重木,等重木狠狠地砸到熊瞎子的頭上就有可能把熊瞎子給砸下來,要是熊瞎子受了傷或者暈了過去,自然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這樣的古老獵熊術看似簡單但其實兇險無比,因為熊瞎子特別精,嗅覺又特別靈敏,所以很難上鉤,就算僥幸有個笨點的熊上鉤,但熊瞎子又號稱鐵皮熊,因為熊瞎子喜歡在水里玩水,就會有寄生蟲爬到身上。
熊瞎子終究是野獸不懂得用癢癢撓什么的,所以便喜歡在碎石地里打滾,在老松樹皮上蹭,時間長了一身熊皮上沾滿了各種各樣的碎石,熊皮在老松樹皮上蹭的越來越硬,基本上靠著重木根本就對熊瞎子造成不了什么大的傷害。
至于讓熊瞎子摔在地上砸暈過去,也是不怎么靠譜,因為過冬的熊最是膘肥體壯,一身的脂肪足有八九公分,除非是從幾十米的地方摔下來,否則對熊瞎子來說根本就不痛不癢。
但這并不是說老一輩獵人傳下來的獵熊術就是一點用沒有,而這蜂蜜包就是計中計。
所謂計中計就是一招不行還有一招,剛剛都說過,這蜂蜜包其實就是蜂巢,蜂巢中本來就有熊瞎子喜歡的野蜂蜜,而特別熬制的麥芽糖中更是添加了很多吸引熊瞎子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