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教育資源非常的不平均,一代代年輕人十年寒窗苦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和同齡人竭力拼殺為的就是一紙文憑。
這個社會歧視鏈實在是太嚴重了,非985,非清北,非本科起點非常的低。
但為什么要堅持這樣的制度,因為這是最公平的制度,不比分數,難道比音樂?比美術?這些形而上學的東西有怎樣的評判標準?到時候就只能靠關系了,底層人民根本就走不出來,因為他們沒有關系,沒有錢。
高考是很多人走出農村的關鍵,有了本科文憑,或許不能功成名就,但找一個幾千塊錢的工作還是可以的,努努力也就能在城市扎根了,如果沒有高考,很可能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而且素質教育當然是很好的,但可能會演變成:
一幫小女孩女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姐妹,以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他們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妝品、想的是網上購物、刷即時通訊。
而一幫無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號稱所謂的哥們兒,以為有了哥們兒就有了天下,他們在一起逃課、抽煙、打撲克、玩游戲、看玄幻甚至約架......以為這就是瘋狂,這就是該有的青春。
他們看不起那些不會化妝、不會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好學生,還罵那些好學生是書呆子,罵他們傻,只知道讀書。
電影中的男主很特別,他賣表,賣血,買電腦給孩子打游戲……臨期末考試前半個月,還帶著兒子逃課,去看航展。
而電影中的孩子也不簡單,重點高中倒數第一名,逃課半個月,因為洪水被困三天三夜,作文零分,最后的分數卻只比全校前十名少十分,這是神話吧!
徐乾不舒服就不舒服在這里。
他覺得很不舒服,十年寒窗苦讀比不上人家泡泡洪水看看航展灌灌雞湯。
現實不是玄幻,學習成績差,帶他去逃課,然后就領悟天地至理,再然后成績突飛猛進,這簡直就是“傳奇”。
徐乾在影片中沒看到孩子如何努力、如何蛻變、如何奮進,最后卻還是瞬間從倒數沖到名列前茅、成為尖子生?這簡直打破了他的價值觀。
徐乾是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十年寒窗苦讀,最后卻比不上人家逃課,玩游戲,看航展。
這部電影的男主,因為兒子學習成績不好,而將責任歸咎于老師,歸咎于教育制度,這顯然是極其荒謬的,至少在徐乾看來是這樣的。
里面的教導主任的角色也讓徐乾皺眉,兒子瘋了當了乞丐然后就不管不顧呢,教導主任還和學生家長打賭,并且處處使壞。
而一個女神一般的教師,看到一個沒有固定工作的刑滿釋放人員一見鐘情,不顧所有人的非議跟他結婚,不要孩子,不要房子,這簡直像是在童話中的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bug情節。
徐乾反對“快樂學習”,因為我國的家長對于階級固化的恐懼那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他們把一切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素質教育”的雞湯再美味那也是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