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謝文一走,之前尷尬的氣氛才算是解開。
鄭三生好奇的問道:“沈老,你之前只告訴我是古玩界的交流會,后面就沒有再跟我說過,所以我人雖說是到這兒,可實際上這交流會到底是做什么的,我還真是一無所知。后天這交流會就要開始,不知道您老能不能為我解解惑?”
“這個交流會呢算是古玩界今年的一次總結吧,列席的人不少。有不少國內頂級的學者會在交流會上開講,將他們關于鑒寶的最新研究展示給大家。”
鄭三生點點頭,“這就相當于是古玩界的年會唄?只是,這大會上講出來的,有幾分干貨怕就不好說了吧?”
這番話說的沈老接連搖頭。
“三生啊,你要知道,華夏自古以來不少技藝都是因為鄙首自珍而遺失。單單只說瓷器的燒制技術,就有多少家泯滅在歷史之中。現如今的鑒寶技藝也是如此,各家流派眾多。如果再像以前那樣只守著自己的本事藏著掖著不肯示人,那些前人花費無數心血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會慢慢的磨滅。后人又要淌著石頭過河,不過是循環往復而已。”
“時代已經改變了,現如今西方的科技鑒定技術日益發達,也越來越多的涌入華夏,如果再鄙首自珍,以后鑒寶這一行當難道真就只能靠著那些機器去檢測么?這場交流會的意義也就在這里。我們這些老的先做出改變,將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至于能改變多少,那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總歸不負本心罷了!”
說到這里沈老不由的唏噓起來。
“我之所以邀請你來參加這個交流會,并不是因為你將汪必昌手稿捐獻給魔都博物館,為此我對你做出的交換條件。而是因為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華夏古玩界年輕人應該有的朝氣還有擔當。所以才不想讓你錯過這個機會,多學學別人的長處,長長見識。你要好好多聽多學,知道么?”
沈老的話可謂是語重心長。
鄭三生對這位華夏古玩界的泰山北斗更是重新認識一番,心中越發的敬佩。
就像沈老說的,太多珍貴的技藝遺失在歷史之中,如果不是自己機緣巧合老祖顯靈,鄭家的《九品天書》也早就失傳。
更別說鄭家的《萬寶實錄》,鄭多寶再喜歡潘俊杰,當初也沒有把這書給他看過。
這些都是數千年來傳統思想遺留下,所導致的事實。而沈老等人現在想做的就是打破這個傳統。
只是,在鄭三生看來,沈老的想法終究有些太理想化一些。人心,終究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測的東西。
不過暫時這些也都牽扯不到鄭三生,如果有可能,他也愿意將自己掌握的鑒寶知識公之于眾傾囊相授,但以他如今的名望,冒然去做這件事不外乎要么平白留下笑柄,又或者被有心人貪圖攻訐而已。
因此面對沈老的殷切叮囑,鄭三生鄭重的點頭應道:“沈老您放心,我一定不會白白浪費這個增強自己學識的機會。”
沈老見鄭三生說的鄭重,倒是輕笑道:“也不必這么慎重,交流會總共三天的流程。除了第一天是學術交流之外,剩余的兩天,一天是年輕一輩的鑒寶大比,最后一天算是一場小型拍賣。畢竟你也說了,相當于是年會,總要有點娛樂項目,正好把各家的小子都拉出來亮亮相。怎么樣,有沒有興趣?你要是參加就走我這邊的名額,我可是很看好你的,到時候正好可以給老頭子我長長臉!”
年輕一輩的鑒寶大比,聽到這個,鄭三生心思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