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真人輕輕點頭,“高孤,你們一走,人間就愈發寂寞了。”
高孤灑然笑道“毛宮主,多學學我。今天人不說明天事,除非是值得期待的好事,心想事就成,美夢可成真。”
白骨真人無奈道“學不來。我這個人比較悲觀。”
高孤說道“道友你也不是人啊,就是一副白骨架子。”
白骨真人愈發無奈,“高孤,這個笑話并不好笑。”
高孤點點頭,“確實非我所長。”
白骨真人低頭一瞥,調侃道“也不短,可惜了。”
此話一出,白骨真人便挨了一袖子,瞬間橫飛出去,一架骷髏真身差點當場粉碎,好不容易站穩身形,所有關節咯吱作響。
此次道會,按例是高孤為下五境練氣士傳授道法。
一講凡俗夫子與修道之人的魂魄學問。
二講練氣士人身小天地之內,關于那些“儲君之山”氣府的開辟和搭配。
三講白玉京掌教陸沉的說劍篇和齊物論。
好像與高孤的以往傳道不太一樣。
此次道會所說內容,似乎三種境界的練氣士,都用得上。
高孤坐在山巔一張蒲團上,身前是一只香爐,高孤在傳道之前,身體前傾,在底部篆刻“宣德”二字的銅爐內,點燃一炷山香,香霧裊裊升起。
數千道士只需在地肺山中隨便挑選一地即可,身份各異,一座地肺山,聆聽高孤傳道者,神仙精怪鬼魅奇異皆有。
“山下凡俗,人身蘊藏三魂七魄,宜如膠似漆。夜深不可深思某事,容易奪魄。白晝不可凝視某物,容易傷神。”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故而魂不可飛,魄不可降。修道之人,人身小天地,原本與此無異。我輩修道之人,有守心,有煉氣,有了登山修行,道不在高,在心中,腳下,路上。之所以與俗子不同,在于反其道行之,故而有心齋,有坐忘,有屏氣凝神,呼吸吐納靈氣,煉外物化為己用,勾連兩座天地,結金丹,塑元嬰,魂飛身外即天外,陰神出竅遠游,魄降至腳踵作真人別竅呼吸,陽神與地脈牽連,返璞歸真,起橋登天,就有了長生。”
只是今日傳道的開頭,如一篇文章的楔子而已。
一座虛假的地肺山,數千道士聽得全神貫注,一些個原本只是奔著丹藥而來的,就都開始聚精會神。
那座真實的地肺山,與弟子并肩坐在臺階上的那個高孤站起身,面帶笑意,喃喃低語。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