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黃鎮望向兩位修士的背影,尤其是陸沉頭戴那頂蓮花冠,低聲笑道“幸會。”
鄭居中問道“當年陸掌教見過大部分的光陰長河畫卷,還記不記得,泥瓶巷陳平安,出生的時候是幾斤重”
陸沉揉了揉下巴,思量片刻,說道“好像是個大胖小子,約莫七斤重。”
不過第一次見面,少年已經曬成黑炭,瘦竹竿似的。
先前在那律宗寺廟內,陳平安分身之一,臨別之際,與主持和尚有過一番問答。
“請教祖師西來意。”“他鄉米價幾許”
“敢問和尚,漸修頓悟是一路,還是兩路”“施主,一文錢是幾文錢”
老僧反問那位抄經文士一語,“你家山頭,門風如何”中年文士作答兩句,“有錯改錯,無則加勉。不怕起念,就怕覺遲。”
文士最后詢問一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老和尚抬起胳膊,雙指并攏作拎物狀,笑答一句,“領取青州布衫重七斤。”鄭居中說道“那陸掌教知不知道,當年帶著那幾個孩子走在求學路上,期間歇腳于一座黃庭國的仙家客棧,陳平安有句話,半真半假,騙過剛剛認識的老秀才。
”
陸沉無奈道“這種事,貧道何從知曉。”
鄭居中笑道“一顆銅錢。”
陸沉疑惑道“很關鍵”
鄭居中搖頭道“其實無關緊要,就是一直想不明白。”
陸沉愈發奇怪,“如此上心”
鄭居中說道“答應過崔一樁買賣。”
陸沉忍不住問道“懷仙老哥,你覺得貧道的碧霄師叔,之祠前輩,還有白也,他們仨,論打架本事,誰最厲害”
鄭居中說道“能問出這種問題的半個十五境,更厲害。”
陸沉悻悻然。
半個十五境
行百里者半九十。
鄭居中說道“碧霄洞主的合道人和,畢竟受限于自身大道的天時地利。三者兼備,于道心而言,反而是一種不小的拖累。不過碧霄洞主本就志不在殺力高低。”
陸沉一驚一乍,碧霄師叔真能藏拙
“之祠道友必須依靠十萬大山來壓勝自身道行,道力之高深,可想而知。等這位前輩收回那兩顆眼珠子,便有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