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陽府吳懿那邊,落魄山得到一顆仙家梅核,種下之后,經由暖樹的精心栽培,果真神奇,如傳言如出一轍,一年之內就長成了宛如千年樹齡的“節氣梅”,每逢二十四節氣,便有靈氣流溢。落魄山的自釀楊梅酒,螯魚背那邊劉重潤她們再客氣,也會主動討要。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榆林和梅樹位于竹樓和山門之間的山腰,兩塊相鄰的風水寶地。掌律長命經常獨自散步去榆林,道士仙尉則常去梅樹底下納涼賞月,不忘捎上一條竹椅,鄭大風偶爾會一起夜游,暢聊讀書心得,聊得餓了,便相互給對方壯膽,聯手去敲老廚子的門,嚷著宵夜宵夜!鐘倩總能在他們要下筷子的時候準時登門,一言不發,吃干抹凈,叼著牙簽就走,極具刺客風范。
別說外人,就連鄭大風都不敢相信陳平安真就讓落魄山開宗立派了。
到了楊家藥鋪門口,鄭大風問道:“你覺得山主是怎么個人?”
仙尉愣了愣,“小心,大方,好人,智慧,專情,有擔當……相貌還英俊。”
鄭大風嘖了一聲。落魄山的風氣,本該比“夜游宴”更出名才對。
鄭大風問道:“一路走來,有沒有注意到宅子門上邊的那些空白?”
仙尉點頭道:“本來是鑲嵌鏡子的地方,當年給摘下來了,聽說都高價賣給外鄉人了。”
鄭大風默然。
好像第一個將陳平安形容成一面鏡子的,是齊靜春與“崔東山”在二郎巷那棟老宅內的對話。
落魄山中,崔瀺第一次跟陳平安正式見面,便有提醒,也要回頭看看自己身后的陰影。
上次三教祖師親臨小鎮,泥瓶巷外,道祖對陳平安說人總不能被自己的影子嚇到。
遙想當年,跟崔東山剛認識那會兒,吊兒郎當的白衣少年,說了很多陳平安當時誤認為是胡說八道的言語,例如白紙黑字,大有深意,每一個文字,都是一個影子。
言有盡而意無窮。
人間無數少年郎,都將深意當隨意。
人生就像一場不停做填空題的考卷,將那些選擇過的道理,取舍過的人與物,安排其中,就是我們給出的答案。
馬苦玄也曾跟名義上的關門弟子,一位最為順眼的柴刀少年,說過類似的道理,一個人是很少去在意自己影子的。
化外天魔的大道根腳,從某種程度上說,便是人間第一位道士,或者說所有修道之人匯總起來的某種……“影子”。
陳平安在那座律宗寺廟道場,曾對偶然相逢的袁化境說過一句,無妨,太陽底下誰還沒個影子。
扶搖洲結伴游歷,由于貂帽少女首次提及陰陽魚,陳平安也反問謝狗一句,見過影子的影子嗎?
進了鋪子,只有石靈山一個店伙計,見是師叔鄭大風,便一并不管那年輕道士了。
到了后院,鄭大風去那間柴房,讓仙尉隨便坐。
仙尉見有條長椅,便挪步坐在上邊等著大風兄弟。
道士雙手籠袖,老神在在,視線越過院中那口天井,望向關著門的那間正屋。
有些唏噓,自家山主走到今天,真不容易。